《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欣赏秋景,体悟作者感情;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并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开始我们的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说到秋天,最先映入你脑海中的一个词是什么?(请两位同学来说一下,并解释理由。注意要尽量选择不同的答案。)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地,经历着同样的秋天,不同的同学却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感受。老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展示图片并让学生说感受)。通过这四组图片,我们可以窥见秋天之多姿多彩,它可以是衰颓肃杀的,可以是美丽温暖的,既可以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可以让我们体会枯萎的伤感。看来,面对秋天,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到1934年的北平,看看郁达夫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

二、预习检测

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课文来回答。

理由:①“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三、速读课文

思考:在郁达夫眼中,北平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清、静、悲凉(本文的文眼,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起到提纲挈领、笼罩全篇的作用)

齐读第一段,并思考:为何在作者眼中秋是“悲凉”的?

四、深入探究

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景色来表现这故都的秋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速读课文。

1.第3段

看视频,解决这样两个问题:这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表现了故都的秋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注意引导,不要否定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齐读一下对牵牛花的描写并思考:作者给花色排了优劣顺序,他说应以蓝色和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这样排序合理吗?用意何在呀?

(明确:蓝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调,蓝色宁静而深远,白色则纯净而素雅,这淡淡的冷色调给人以清凉之感,则恰恰体现了故都的秋的“清”的特点。)

2.第4段

齐读并思考;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细腻,这清闲,这落寞是什么呢?

(明确:环境的静谧的背后还隐藏着心静,心静是因为清闲,正是这清闲让他落寞,因为一叶知秋,知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秋天,还有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我却要看年华付流水,这正是落寞之所在,也就是我们说的悲凉。)

3、第5段

注重分析“衰弱的蝉声”

4、第6-10段

请两位同学来演绎一下“都市闲人”的对话,并体味其中的韵味。

5.第11段

学生找不到和“清、静、悲凉”相关的描写。

(明确: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不必苛求唯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故都的秋景我们到这里就分析完了,我们发现这一个个的分散的景物描写其实都是围绕着文章第一段中出现的“清静悲凉“来写的,这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爱,是全文的情之所在。而情和景在这几段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即所谓的情景交融,同时,这景既是文章的形,而情则是文章的神。形散而神不散,是谓一篇散文的佳作。

六、课堂练习

仿句练习: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结合文章内容,仿照例句,写出三个句子。例句:秋,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七、作业布置

课下小组讨论:

1.作者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插入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2.文章在第二段和第十三段两次提到南国的秋,用意何在?运用了什么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