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含解析)--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复习.docxVIP

第5课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学案(含解析)--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考点定位】(1)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选官监察与国家治理。(2)先秦至秦汉时期法律与教化、赋税货币制度与社会基层治理。(3)秦汉时期民族政策、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1.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

①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征: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2)商周王权的特点:原始____________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3)春秋战国时期。

①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②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最具代表性),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____________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4)秦朝的政治制度。

①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②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____________。

③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政令传送到全国各地。

[小练1]皇帝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这体现了古代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秦始皇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特点:皇帝独尊。主要目的:宣扬丰功伟业。

(5)汉代的行政制度: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①中央: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____________,削弱了外朝丞相的权力。东汉时期刘秀将____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②地方:西汉初实行__________________。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2.官员选拔与管理。

(1)春秋战国时期官员选拔。

①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功劳制,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________授予官职。

(2)秦汉选官制度。

①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____________而为官。

②汉代——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形成,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常科(岁举)和____________(无固定时间);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功劳为官和征辟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3)秦汉官员的考核与监察。

①考核:____________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

②监察: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皇帝____________,监察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小练2]《后汉书》记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据此可知,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光武帝吸取历史上皇权受威胁的教训,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

3.法律与教化。

(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①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____________”引发了一场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②春秋战国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核心

观点

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____________;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评价

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____________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小练3]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儒家却认为礼可以治理社会。你认为谁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为什么?

[提示]法家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原因: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而法家思想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富国强兵的实际利益,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2)秦汉时期的法律。

①秦以____________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______》。

②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为“令”。律和令都具有____________效力。

[小练4]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了汉简《二年律令》。共有竹简526枚,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汉简《二年律令》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提示]《二年律令》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

二、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

(1)秦朝。

①设立官职:设典客、____________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②边疆管理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