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以壮阔之景寓悲凉之怀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写景,感悟诗情。

2.理解并分析本诗“阔狭顿异”的特点。

3.感悟杜甫诗中所呈现的家国情怀。

重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本诗中“大与小”的内涵。

导语设计

文人喜登高作赋,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因个人际遇的不同,笔下之景亦各有差。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备受文人青睐,你知道那些登临岳阳楼的名作?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当诗圣杜甫登临时,又将书写怎样一腔深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解题赏景

岳阳楼上可以望见的是洞庭湖。

1、诗人如何描写洞庭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前人评价: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王嗣奭

参考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创作阶段

(一)读书漫游时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二)困守长安时期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三)战乱为官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着重表现人民困苦

(四)漂泊西南时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凄凉、悲怆的哀叹

初读感知

杜甫,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年轻时候的杜甫和李白一样,喜欢纵情山水,同学们中学时代曾学过的《望岳》就是其青年之志的体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风豪放,意气风发;而后,“安史之乱”摧毁了唐王朝的根基,杜甫眼中昔日的盛唐景象已随风逝去,《春望》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尽了几许沧桑,无尽风雨,中年之忧,跃然纸上;过往繁华似梦,杜甫仿佛一夜白了头,在人生的第五十七个年头,他拖着垂垂暮年之躯,登上岳阳楼,常言道“登高望远”,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登上高处,抒发情思。

初读诗歌

自由朗诵,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

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最后要拖延悠长。

初读诗歌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诵读指导(首联)

首联中的“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因此要读出悠远感,语速慢一些。诗人早就已经听说洞庭湖风景很美,今天终于来到这里,心情自然欣喜。那么喜欢纵情山水的诗人为何没有早早来一睹洞庭风采呢?则是因为国家战乱,且诗人自身身世漂泊,未能前来。如此说来,杜甫早已听说洞庭湖,却是在历经岁月沧桑后,才登临此地,所以他此刻应当是百感交集,在虚实交错之中感受着眼前美景带给自己的冲击。

“昔闻”应读得无奈,“洞庭水”语调上扬,提气来读,表现渴望;“今上”有轻微的喜悦,但语调轻快之后应放缓、微抑,喜悦是暂时的,失意才是根本。

诵读指导(颔联)

颔联写的是诗人登上岳阳楼后看到的景象,因此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其中“坼”、“浮”两字应当重读。“坼”意为分裂,洞庭湖把吴楚大地分裂为两片,说明其波涛汹涌,巨浪千层,一个“坼”字体现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充满力量感。“浮”意为“漂浮”,洞庭湖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具有动态感。

颔联应提气朗读,读得昂扬向上,传达出强烈的画面感。

诵读指导(颈联)

以上两联都在写景,颈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