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先秦至明清选官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演变的具体史实。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出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特点与评价。3.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朝代选官制度选官标准;选官方式考核制度;(巡视)监察制度西周世官制血缘;世袭春秋战国荐举制、军功爵制才能、军功;举荐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学习律令、军功(才能)上计制;御史大夫两汉察举制、征辟制品德、才能上计制;御史府、刺史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御史台隋唐科举制才学、家世;分科考试吏部考核;御史台、分道监察两宋科举制才学严格标准考核;御史台、台谏合一、分路监察、提刑司等元科举制、四等人制才学、民族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即提刑按察司)明清科举制(分南北卷)四书五经考满、考察、京察、大计;都察院、(六科)、(巡按)、提刑按察使司、(密折制度)探究问题一:重点认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下列表格,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影响做出合理解释①有利于推动选官的开放,公平和公正②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优化(提高行政效率等)由世袭到举荐到考试选官权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家世门第到才能学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针对训练:《导学案》(1)(2)时间:8分钟注意:先审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对材料要进行重点的圈画,然后根据圈画组织答案资料卡:汉武帝时通过察举选出的人才1董仲舒,“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2公孙弘,后来的宰相,“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3东方朔、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一大批文学之士资料卡: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三级考试中都取得第一名,就叫做“连中三元”,而“连中三元”一词则是出自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严格说来,而且有据可考的应该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及第的辛酉科状元崔元翰。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巩固政权国家统一①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统一。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官员素质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补充记忆科举制的影响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朝代考核制度;西周春秋战国秦上计制;两汉上计制;魏晋南北朝隋唐吏部考核;两宋严格标准考核;元明清考满、考察、京察、大计;你能总结一下,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吗?①考核制度越来越严格②考核制度与相关制度如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人事机制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明清对考核中监察制度的配套实施尤为重视,在考核的过程中有六科及十三道御史参与官吏考核,而且在考核完了之后,还有科道官进行“拾遗”。所谓考察拾遗,即对应当考核黜陟的官员而没有黜陟的进行弹劾。朝代(巡视)监察制度西周春秋战国秦御史大夫两汉御史府、刺史魏晋南北朝御史台隋唐御史台、分道监察两宋御史台、台谏合一、分路监察、提刑司等元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即提刑按察司)明清都察院、(六科)、(巡按)、提刑按察使司、(密折制度)“台谏合一”——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含义:“台”是御史台,“谏”是谏院,分职很严。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弹百官,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官员。宋建立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御史得兼言事谏正,谏官也任纠察、弹劾,开台谏合一之端,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大发展。台谏合一,只弹劾百官、百司、朝政,对君主的规谏功能逐渐消除。①起到了削弱臣权,强化君权的作用②台谏只监督朝政与百官,皇帝借台谏钳制宰臣,成为知识分子相互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