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古诗文阅读之诗歌鉴赏主观题+.docx

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古诗文阅读之诗歌鉴赏主观题+.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

倒计时12天

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主观题)攻略

古诗文阅读(第16题主观题)

【考情分析】

第一、考查唐宋诗词的几率仍然很大。三年内13套课标卷所选的鉴赏材料全为唐宋诗歌,可见这两个朝代的诗歌作品很受出题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诗词作品各方面都相当成熟,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也比较多,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代表性。可以预见今后考查唐宋诗词的几率仍然很大。

第二、全方位地观照古代诗人,倍受注重的诗人和影响较小的诗人竞相亮相。在选材时,出题者不会回避名家,大部分诗人都是课堂中学生了解的著名诗人,比如李白、杜甫、欧阳修、陆游等;影响较小的诗人的代表作也不容忽视,考题中也会涉猎。备考时以名家为主,多关注一流诗人的非著名作品;以非名家为辅,多关注影响较小的诗人的一流作品。

第三、所选诗歌仍以体现家国情怀等正能量作品为主。近年来选材范围涵盖古代诗歌大多类别,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酬赠诗和咏怀诗等都有涉及。所选诗歌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家国之中,抒发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或是表现戍守边关艰苦的边塞诗。可以预见,今后所选内容仍会紧跟时代脉搏,“旧”中体现“新”意,体现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四、仍会选择简短的诗歌。近几年考查的诗歌以律诗为主;若选绝句,一般会选两首,进行比较阅读;词选的是阅读量适中的中调;较长的诗歌也做了节选,一般八句,最多不超过十几句,阅读量不大。可以预见,今后考查仍然会是简短的诗歌,即使是词,也应该是小令或简短中调。这是与本题分值和解题时间相匹配的。

第五、理解、赏析并重,有向赏析倾斜的态势,比较鉴赏成为新宠。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由此可以预见,今后仍会延续这样的题型。同时也不排除比较阅读题型,如2022年全国甲卷就选取了欧阳修的《画眉鸟》与文同的《画眉禽》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拿已学过的诗歌与题中诗歌进行比较,简答题要求将本诗与王勃的另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这样,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六、新高考下古诗鉴赏的题目设置趋向于任务化、情境化,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真题中的古诗鉴赏题虽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考生熟悉的,但出题方式更加灵活,考查越来越细化,倾向于设置情境并给出明确的任务指令。且看2020年江苏卷《送沈康知常州》的简答题“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设置了一个生活情境,让考生能够代入到这首诗中。虽然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但其生活情境的设置已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解答此类题目,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己之心,度古人之情,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知古代文人的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古代仁人志士为榜样,在迷茫时、困惑时、得意时与古人为友,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把握诗歌情感。这一方式对解读社会功用较强的诗歌十分有效。

第七、依据“时空”内涵来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成为近年命题的重要方向,今后备考要重视这一新动向。

第八、在命题中将会体现发展的观念。目前,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缺乏评价类考查,原因之一是评价所需要的古代文学素养较高,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点培养学生评价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一般学生并不具备评价一首陌生的古诗词作品的能力。但是,评价并非是只能站在专家学者的角度去评价古诗词在艺术上的高下优劣,还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等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鉴赏时既要“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可以用现代的眼光、当下的世界观、价值观看出古诗词思想感情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考查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对教学作出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以后的命题极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题目。

【温馨提醒】

①题型设置。主客观结合型,客观题改为四选一,分值降为9分。

②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具有层次性。客观题注重对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查深层次理解,尤其是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分析,这样由浅入深设计题目是为考生搭建答题的阶梯,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③选材。整体看来,近年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题材主要是唐宋诗词,这是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地位决定的。

④作家作品。无论是名家还是非名家的作品,出于公平性的考虑,所选的作品一定符合浅易原则并且是绝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的。

⑤对比鉴赏偶有出现,不失为未来命题人的一种新选择。对比鉴赏主要是选择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两首诗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