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源性疾病与免疫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斯特菌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早在20世纪初即被发现,它共有7个菌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李斯特菌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μmх1.0-2.0μm,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偶有球状、双球状,兼性厌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来源及传播途径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食品常被此菌污染,常见的由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在美国,李斯特菌是法定传染病!*特点可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高达30%—70%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免疫机制李斯特菌主要毒力是产生一种溶血素(LLO),LLO是一个多功能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诸多反应,如细胞增殖、黏膜细胞外渗作用、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树突状细胞的凋亡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第二节食源性病毒感染与免疫预防*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种类: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GBV-C/HGV、TTV其他病毒黄热病毒、CMV、EBV、风疹病毒等*甲型肝炎病毒(HAV)(HAV)是一种RNA病毒急性肝炎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致病性由肠道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复制该菌增殖缓慢,可以被抗体消灭,感染的肝细胞容易被T细胞消灭*食源性疾病与免疫预防*内容1、食源性细菌感染与免疫预防2、食源性病毒感染与免疫预防*第一节食源性细菌感染与免疫预防*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寄居在人类动物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血清型已发现2500种。大部分有致病性,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公共卫生上占有重要地位。*伤寒杆菌电镜照片*麦康凯培养基:发酵乳糖(大肠杆菌);不发酵乳糖(沙门氏菌)在选择培养基上因不发酵乳糖而呈无色菌落。**抗原特性沙门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主要包括菌体抗原,鞭毛H抗原,少数的菌种有表面Vi抗原,均具有分类鉴定的意义。1.菌体抗原(O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化学成分是脂多糖,耐热,它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颗粒状凝集。是沙门菌分群的依据,每个沙门菌的血清型可具有一种或数种O抗原,将具有共同O抗原成分的归为一个群。临床上常见的是A~F群。*2.鞭毛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存在于菌的鞭毛中,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60℃加热30-60min即可破坏,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絮状凝集。是沙门菌分型的依据。H抗原分两个相:第一相为特异相;第二相为沙门菌所共有,称非特异相。仅具有一相H抗原的为单相菌,具有两相H抗原的称为双相菌。*3.表面抗原(Vi抗原)位于菌体外层,抗原性强,相应抗体可作为筛选带菌者指标;不耐热;能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影响沙门菌的血清学鉴定,当表面抗原消失后,可出现菌体抗原的凝集反应。*临床意义致病物质:菌毛、内毒素、Vi抗体所致疾病:1.主要胃肠炎2.主要部位在肠道3.潜伏期端(48小时)4.病程短,症状轻,预后良好免疫性:病后免疫力牢固,以细胞免疫为主。*免疫学检测1、乳胶凝集试验将特异性抗体包被在乳胶上,利用抗体与相应细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2、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检测利用结合有碱性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与相应细菌抗原结合,通过酶联反应使结合物变成荧光物质,最后用光学扫描仪测定。*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coli基因工程菌(开放性、成熟性、稳定性)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大肠杆菌*

?4、抗原构造复杂?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