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完整版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46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药剂选择

1.概述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从植物、动物中提取制得的挥发油、油脂、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提取物:包括以水或醇为溶剂经过提取制得的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含有一类或数类有效成分的有效部位和含量达到90%以上的单一有效成分。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成方制剂: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成为成方制剂。其中单味处方者称为单方制剂。成方制剂习称中成药。

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drugs简称OTC。甲类(红色)、乙类(绿色)。

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按照新药注册申请管理。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历代文献

中药药剂的肇始可以追溯到夏朝——酿酒

商汤——伊尹——《汤液经》——最早的方剂与制药专著

战国——《黄帝内经》——“君臣佐使”、“汤液醪醴”的制法、“汤、丸、散、膏、药酒等不同剂型”

秦汉——《神农本草经》(首次强调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剂型)、《伤寒论》、《金匮要略》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梁——《本草经集注》

唐——《千金要方》(孙思邈)、《外台秘要》(王焘)、《新修本草》(第一部药典)

宋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剂规范)

明清——《本草纲目》(李时珍)

3.新剂型、新工艺、新辅料

新剂型

散剂——浸膏倍散;丸剂——浸膏丸、滴丸;注射剂、颗粒剂、片剂。

新技术

浸提技术

①超临界流体萃取;②超声波提取。

分离精制技术

①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反渗透);②吸附澄清法(加入絮凝剂使高分子杂质絮凝沉降被除去);③大孔树脂吸附

制粒技术

①流化喷雾制粒;②喷雾干燥制粒;③快速搅拌制粒。

包合技术

β-环糊精包合

固体分散技术

药物以胶态、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固体载体中制成固体分散体。可利用不同性质的载体达到速效、缓释、控释的目的。

质量控制检测

HPLC、TLC、GC、双波长薄层扫描DPTLCS、电镜、同位素技术

新辅料

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甲基淀粉钠、预胶化淀粉、聚维酮、聚乙二醇、卡波姆、泊洛沙姆

中药制药前处理综合工艺:

中药饮片或颗粒煎提(加水适量,煎煮2-3次,容器带搅拌)→分取煎液(离心机去药渣后药液再过滤)→煎液压滤(尼龙布为滤材板框压滤,必要时用活性炭先行吸附)→滤液高速离心分离(150000r/min,一般2次)→药液浓缩(低温减压浓缩)→浓缩药液。

4.剂型分类

按物态分:固体、液体、半固体、气体;

按分散系统分: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液型、混悬液型;

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不经胃肠道给药;

按制法分:浸出药剂、灭菌制剂。

5.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根据疾病防治需要。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

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等;

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剂型;

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等。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快慢不同。通常:

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②根据药物性质。

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等一般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③根据“用、产、带、运、贮”方便性要求。(五方便)

④根据方药不同剂型的生物有效性参数和生产条件要求。

6.药品标准

①药典:中国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共九版。

2005年和2010年版药典分三部:一部收载中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