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银陶瓷茶具》规范要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DHWB001—2024

鎏银陶瓷茶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鎏银陶瓷茶具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鎏银陶瓷茶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98—2022日用陶瓷器抗热震性测定方法

GB/T3299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GB/T3300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

GB/T3301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GB/T3302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

GB/T3532日用瓷器

GB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GB/T10815日用精陶器

GB/T17832银合金首饰银含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GB18043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31604.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多元素的测定和多元素迁移量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鎏银firegilding

将银与二氧化硅混合制成银膏,用铜棒蘸银膏抹在陶器茶具或瓷器茶具内壁,高温烧结后硅蒸发,银牢固附着于陶器茶具或瓷器茶具内壁形成镀层的工艺。

4分类

根据基底不同,可分为鎏银陶器茶具和鎏银瓷器茶具。

5技术要求

5.1外观质量

5.1.1一批相同的产品,在尺寸、颜色和外形上应无明显的差异。

2

T/DHWB001—2024

5.1.2产品鎏银表面无毛刺,外观不应有砂眼裂缝等明显缺陷。

5.1.3产品放置在平面上应平稳。除特意设计外,应具有基本平直和对称的特征。5.1.4产品陶瓷表面外观应符合GB/T10815、GB/T3532的规定。

5.2规格偏差

5.2.1口径误差:±1.5%。

5.2.2高度误差:±3.0%。

5.2.3质量误差:±6.0%。

5.2.4容积允差:±8.0%。

5.3性能

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性能

项目

技术要求

吸水率

鎏银陶器茶具

5%,且≤17%

鎏银瓷器茶具

≤0.5%

抗热震性

鎏银陶器茶具

自160℃~20℃热交换一次应无裂纹﹑破损

鎏银瓷器茶具

自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银含量

≥99%

杂质元素迁移量

铅(Pb)/(mg/kg)

应符合GB4806.9的要求

镉(Cd)/(mg/kg)

砷(As)/(mg/kg)

锑(Sb)/(mg/kg)

合金元素迁移量

铝(Al)/(mg/kg)

铬(Cr)/(mg/kg)

钴(Co)/(mg/kg)

锰(Mn)/(mg/kg)

钼(Mo)/(mg/kg)

镍(Ni)/(mg/kg)

锡(Sn)/(mg/kg)

锌(Zn)/(mg/kg)

注:冰种玉瓷、羊脂玉瓷类鎏银瓷器茶具不适用该抗热震性标准。

6试验方法

6.1外观质量测定

变形测定按GB/T3300规定的方法执行,产品缺陷尺寸测定按GB/T3301执行。其余外观质量用目测、手感或精度不低于0.1mm的量具检查。

6.2规格偏差

3

T/DHWB001—2024

产品规格测定方法按GB/T3301执行。

6.3吸水率

按GB/T3299规定的方法测定。

6.4抗热震性

按GB/T3298—2022第8章规定的方法测定。

6.5银含量

按照GB18043规定的方法测定。当测试结果出现分歧时,采用GB/T17832的方法对银含量进行仲裁。

6.6杂质元素迁移量

按GB31604.49规定的方法测定。

7检验规则

7.1组批

以一致投料的产品为一批次。

7.2抽样

按照每批产品生产批次数量的5%比例随机抽样,抽样数量应满足检验要求。

7.3检验

7.3.1出厂检验

7.3.1.1每批产品应按本文件规定的方法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时应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识。

7.3.1.2产品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产品规格误差要求、外观质量,也可根据需求增加其他技术要求内容。

7.3.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文件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每半年不少于1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原料改变时;

b)产品工艺方法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停产6个月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