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4.《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扬州慢》《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意象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3.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不同情怀。

【重难点】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导入:

作家冯骥才在《城市记忆》里写道:“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以城市文学为核心不同,中国古典诗词是以乡土文学为主的,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并不多,城市文学处于一种他者地位,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与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作家笔下的城市。

二、任务探究

任务一:初见古城,确定基调

同样是歌咏城市,这两首词在主题表达上有何不同呢?

活动1: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字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示例】

《望海潮》描写了杭州城的“繁华”,表现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风景,繁华的市井,人民的安乐平和。

《扬州慢》小序中交代了扬州城的“萧条”,表现为:城外是“荠麦弥望”,扬州城不是城,似乎是乡村;城内是“寒水自碧”,一个“自”写出了无人欣赏的寂寞,而“戍角悲吟”,是说扬州城成了战争的前沿,在悲吟。

从比较的角度,得出“这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结论。

《望江潮》诗眼:繁华

主旨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赞美与喜爱)

《扬州慢》诗眼:空城

主旨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昔盛今衰,山河破碎的伤悲)

活动2:反复诵读,读懂意

活动2:如果杭州城的繁华可以从诗句中提炼出一个词“盈”来表现,扬州城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表现其“萧条”呢?

点拨: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扬州慢》所描写的劫后孤城的景象,进行提炼。

【示例】:空。

活动3:比较“盈”与“空”

在写作内容上,杭州城“盈”的是什么?扬州城“空”在何处?

【示例】:杭州城的“盈”:景美——“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多——“参差十万人家”;豪奢的物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优美的乐声——“萧鼓、菱歌、羌管”;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扬州城的“空”:城市荒芜——“尽荠麦青青”;人心惶惶——“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音乐变调——“渐黄昏,清角吹寒”;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依旧开,但早已物是人非……

任务二:表现手法的相同点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古诗词同类诗歌确有其共性,比如山水田园诗的“写景”,咏史怀古诗的“写古”等。说一说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示例】

1.描写眼前所见城市之景,均是景中含情。

2.虚实结合的运用。《望海潮》中所写之景“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指,虚实结合间洋溢着生气,荡漾着欢乐,充满着和谐,形成美好的境界。

《扬州慢》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乃是借用,组合一起,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写扬州今日的萧条,都是实写。

两首词都用到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鉴赏。

《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提到杭州两种典型的植物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扬州慢》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极富声韵之美。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均为二人首创,从词风上说,柳永是开创者,姜夔是继承发扬者。

任务三:比较阅读,归纳主要表现手法

活动1:参照下面的评价,说一说《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

【参考资料】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ào)处能平,状难状之境,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冯煦《蒿庵词话》

【点拨】这里评价柳永的词曲折委婉,善于转折跌宕,在变化中传情。

【示例】《望海潮》一词,柳永采用铺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