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pdf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内容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

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

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的因素:一是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潜移默化;

由于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也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

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

逐渐地向中国内地辐射;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号召剪辫

易服,虽然被清政府称为“逆举”,严厉禁止,但终于成为无法阻止的历史趋向;

【学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来的是()

A.洋务派B.留学生

C.传教士D.租借里的西方人

2.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

①宽阔的马路②地下水道③自来水供应④电灯照明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B.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租借地的出现D.通商口岸的开辟

4.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最早出现于()

A.内陆地区B.沿海地区C.通商口岸D.长江沿岸

5.我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无产阶级

6.下列移风易俗的社会现象带有民主色彩的是()

①断发易服②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③废止缠足④“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的称呼

⑤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A.①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最为微弱的地区是()

A.沿海城市B.内陆城市C.广大农村D.通商口岸

8.1987年以后,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的目的是()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9.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的着装特点是()

①色调单一,以灰蓝为主②款式单一

③年轻男士以穿西装为时髦④年轻女士以穿旗袍为时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的目的是()

A.提高人均住宅面积

B.让中低收入的职工买到合适住房

C.创建环境优美的舒适住房

D.刺激消费,回收资金

11.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的重要意义是()

①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

文档评论(0)

153****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