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家书读后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觉哉家书读后感

《谢觉哉家书》收录法学家兼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致亲友书信115封,时间跨度为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其子导演谢飞收集整理而成。整理了谢觉哉家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谢觉哉家书读后感《谢觉哉家书》收录法学家兼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致亲友书信115封,时间跨度为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其子导演谢飞收集整理而成。

书信分三辑。其一是谢觉哉写给湖南宁乡老家的元配夫人和子女,及其他亲属的。谢自1920年赴长沙办报起,便与家乡亲人聚少离多,尤其1927年离开湖南随共产党南征北战之后,更有整整十年与家中音书断绝,后继续与亲人书信往来,直至上世纪60年代。其二是50年代之后写给夫人王定国及子女的,这批书信多是在指导子女的学习和人生。其三在家书之外亦收入50年代之后致家乡干部及友人书信18封,以书信的形式深入了解家乡民情。

谢觉哉曾在书信里写道:“写文章、写诗、写信,主要是给看的人一个难忘的印象。”他自己的书信就有这样的特点:简练而有味,平正而恳切。1937年春天,在音书不通十年之后,谢第一次发家信,写给家乡妻子一首五言长诗,其中有句:“家乡时入梦,风景依稀中。园韭绿如褥,庭松苍似龙。稚子已逾冠,雏孙正应门。别离何足惜,贵不负初衷。国破家宁在,貌衰心尚童。偶因朔风便,一纸当告存。”千言万语化作朴素诗句,隔着漫漫光阴婉转道来,相信看的人一定感慨万千吧。还有谢在延安遥寄给堂兄之妻的祭文,千余字里包含着对往日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亲人深深的赞美与祝福,堪称书信典范。

一篇篇书信,透过一个家族乃至几代人的生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使历史变得具体可感。譬如可以瞥见清末民初民间的婚丧等风俗。还有谢老在1950年至1951年给老家的书信里表达了他对《土地改革法》的看法和处理态度。再例如1960年前后的“大跃进”时期,从谢觉哉给宁乡干部的书信当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亲历和苦心纠正当地“浮夸风”的。

而谢觉哉给北京子女的信则最具温情和趣味。他与这些孩子年龄相差很大,可谓“忘年父子”,却不忘以通信的方式切切关问他们的所思所学和生活习惯,直至卧病不能动笔。他尤其注重子女的写作表达能力,认为语言是进行一切思考和工作的基础,对他们说:“必须把语文学好,要顶好,至少是相当好,绝不允许不好。”并且好几封信里都在指导他们写作规范。这在今天来看也具有警醒意义。

谢觉哉家书读后感从晚清秀才到民国教师,再到成为最早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一生历尽中国现代史的变迁与沧桑。《谢觉哉家书》涵盖谢觉哉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115封家书,文字生动情感真挚。书信中除了表达对家乡、妻子的惦念,对子女的谆谆教导,对乡亲故友的感怀之外,还涉及了读书、养生、提倡节俭等话题,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初读谢老的家书,着实为谢老在书信中流露的对妻子的惦念所动容。“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结婚了,那天,不记得谁在房里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进去,说是什么“大事”。现在我俩的孙男女都已十多岁了,你看时间过得多么快!”书中这一段虽是平常不过的感叹时光逝去,但是我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老革命同志在铮铮铁骨下的柔情,四十一年如一日对发妻的尊重与爱护。

谢老书信中对于子女的谆谆教诲,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谢老对于子女的期待,既非飞黄腾达,也不是声名显赫,而是“有用”二字。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人。联系到前不久习总书记提倡注重“家风”,仿佛耳边响起谢老的教诲。家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老革命同志董必武等人对子孙后代的严格约束,无一不体现着“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这句话。

纵观当今社会,许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备受瞩目,家庭教育好的,表现得低调、谦逊、上进和理性。他们懂得避免特权意识和特殊享受,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正缘于有着正派良好的家教、家风,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如?李刚、李天一们?,把权钱交易当儿戏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预见,就是得到有权势父母的宠溺和纵容。

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涵育国风、民风、官风的基本单位,国风的形成必然依赖于家风的建设。因此,在当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的新形势下,学习像谢老这样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家风教育很有必要。这对于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建设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深刻的价值。

谢觉哉家书读后感(一)家书不是写给一个家的

由老前辈谢觉哉的书信选编而成的《谢觉哉家书》近日出版(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XX年7月北京第一版,以下简称“家书”)。穿越3个世纪的人物、事件、

文档评论(0)

xm16403964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