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三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地理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模式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开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图2-1人口增长模式图

图2-1人口增长模式图

人口增长的阶段比照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A)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

“高上下”模式

“上下高”模式

“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式

出生率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开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兴旺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展中国家目前

欧洲兴旺国家现在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

大多数开展中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等国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均资源缺乏、就业困难;经济生活水平下降,青少年儿童比例过大,加大环境的压力,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突出,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缺乏;青壮年负担加重。

对策:鼓励生育政策;适当接纳海外移民;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7%以上。

中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是“低低低”模式,即现代型。

中国当前人口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的原因:

1、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到达兴旺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总量虽保持增长,但惯性趋弱。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到达峰值后将快速减少,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开展以及中华民族的长远开展。〕

2、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2012年仍高达117.7。〕

3、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

4、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

实施“二孩”政策的意义:

1、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3、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开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开展。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⑴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成正相关,与科技水平成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估计:乐观者〔地球人口还没达极限〕,悲观者〔地球人口爆炸〕,介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地球人口可以达100亿〕。中国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

三、人口迁移

⑴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等。

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原因

原始社会

追逐生活资料

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流向

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

②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

③资本主义开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①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

②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具体表现

政治原因

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分国界,人口相互迁移

②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

③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经济原因

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

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开展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转移

二次大战前后,拉丁美洲由迁入变为迁出,欧洲由迁出变为迁入,北美洲大洋州始终为迁入

国内人口迁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寒傲似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110401000002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