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陕北社会习俗变迁的论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陕北社会习俗变迁的论文

摘要:开疆拓土,民族纷争,军垦民耕,生态恶化。西风漫卷,

黄沙蔽日,天昏地暗,掠去长城一线万年青翠。荒漠化似乎淹没了漫

漫历史长河形成的灿烂的陕北文化。。但陕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陕北文化对于具体地、细致地了解博大精

深、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字:陕北;民

俗;文化

引言:

文化属于社会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的存亡相始终,

它是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陕北文化是指

在陕北高原这块特定的黄土地上,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

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陕北高原北靠鄂尔多斯高原,东尽黄河,

南接八百里秦川,西连河套,处于北方游牧区向中原农耕区的过渡地

带。这一地缘关系决定了陕北文化处于草原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

河套文化的包围之中,并受着这些文化的影响。这些年来,陕北文化

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许多文人学士们涉足于这块土地进行文

化考察和研究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看重陕北文化,将它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足见其在民族文化史上所踞的重要地位。

正文:

陕北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结合处,也是黄河文明和草地文明的

结合处,又是土地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处。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

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这里的民情风俗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从陕

北的民歌、文学、饮食、建筑、文化等方面来研究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的陕北文化。

(一)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对流行于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以语

言质朴、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郁而见称。它是一幅生动的陕北人民

生活和斗争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折射出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

其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陕北民歌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叠字的运用。如“风刮芦草忽闪闪,

年轻的朋友蜜罐罐;桃树花开粉团团,新交的朋友面粘粘;白面片片

肉臊臊,想你想成半吊吊”;这些叠字都是口头语的提炼,它能使所

表达的事物更形象更逼真,也充分反映了陕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以及质朴、豪放和诙谐的性格。方言土语的娴熟运用,如:“避

风湾湾阳崖根根,这达正没人盛格阵阵”;这些口语化、生活化语言

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泼辣的情调,给人一种亲切感。

另外,有些民歌只有用方言唱出来才能赋予鲜明的地方色彩。如

“你妈妈打你不成才,露水地里穿红鞋”,普通话“才、鞋”不同韵,

而陕北方言中“鞋”读“孩”,用方言演唱,既解决了押韵问题,又

突出了地方风格。

修辞手法的集中运用,比喻如:“白格生生的脸蛋西北风吹,你

是哥哥的心锺锺。站在那圪塄上了不见你,眼泪珠呀好比连阴雨”。

夸张如:“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拿起哪个筷子我拿不起个碗”,

形象地描写了人想人的那种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无奈心情。“鸡蛋

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穷”其中有比喻,有夸张,

有对偶,有比兴,短短两句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真可谓语言中

的精华,这就是陕北民歌中的语言文化价值。

陕北民歌能原汁原味地传达出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唱出一种

和传统文化联结的悠长人生,传递着陕北人纯朴的至情至性和全部的

心灵秘密,揭示出陕北人生命的真实。因此解读陕北民歌,既有助于

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也有助于从民歌中探索

陕北民俗。

(二)饮食习惯

陕北历来为半农半牧区,陕北人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好客

守信,极具吃苦精神与忍耐精神,而一旦奋起,则敢于斗争,且十分

勇敢,具有鲜明的北方汉子的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陕北农作物以种植高粱、黍子、糜子、荞

麦、小麦、玉米为主。主食以用小麦、荞麦制作的面食为主,如荞面、

剁荞面、荞面圪坨,辅食有油馍馍、枣糕、黄米捞饭、小米干饭、糜

子糕和杂面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中咏到的“荞

面圪坨”是陕北人的主食之一。陕北人将和好的荞面搓成长条,用大

拇指捻成小指头蛋儿大小的卷儿,然后煮食。吃时浇上羊肉臊子汤,

味美无比。吃荞面圪坨一定要配羊腥汤,圪坨与羊腥汤两者不可缺

一。陕北人素喜食用油糕,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糕”与“高”同

音,寓有兴旺发达、节节高升的吉祥之意,表达了陕北人企盼步步高

的美好心愿。逢年过节、祝寿满月、婚喜乔迁之际,糕馍为必备食品,

因而亦称“年糕”、“喜糕”、“寿糕”。米酒是陕北人普遍饮用的

一种家酿酒,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