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夜忆舍弟》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月夜忆舍弟》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多音字、形近字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诗歌内容的理解

1.通过诗歌的前两联,理解战争背景下的兄弟离散和诗人的深切思念。

2.分析后两联中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慨。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

1.学习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深沉。

2.通过对比赏析,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语言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情感的体会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2.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

1.针对诗歌中的疑难句、特殊句式进行深入讲解。

2.通过实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实词虚词、混淆词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通过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在夜晚仰望星空,看到明亮的月亮时,你们会想起谁?”

展示与月亮相关的诗词名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2.背景介绍,铺垫情感

简述杜甫的生平背景,强调其“诗圣”的地位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通过讲述杜甫在边远地区,面对月亮时写下《月夜忆舍弟》的情景,为学生铺垫情感基础。

3.诗歌朗读,感受韵律

教师示范朗读《月夜忆舍弟》,注意语气、停顿,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邀请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生词的发音,确保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4.诗歌内容初探,激发思考

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初步探讨诗歌内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诗歌结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简要分析诗歌的结构,指出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二)新课呈现

1.诗歌朗读与韵律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月夜忆舍弟》,注意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接着,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停顿、节奏和情感起伏。

2.诗歌内容逐句解析

(1)逐句解析诗歌,特别是对生字生词进行详细解释,如“戍鼓”、“断行人”等。

(2)解释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如“行”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和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如“露从今夜白”中的“露”字,代表的是夜晚的露水,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诗歌情感与背景介绍

(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

(2)通过讲述杜甫与弟弟分离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3)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思考战争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4.诗歌语言鉴赏

(1)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色,如“简练深刻”、“情感真挚”等。

(2)通过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5.诗歌创作背景与主题讨论

(1)讨论《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如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反思等。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诗歌中的主题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6.诗歌创作体验

(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和平的向往。

(2)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如诗歌的结构、韵律等。

(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深入理解

1.诗歌背景介绍

(1)时代背景分析

向学生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政治和军事情况,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2)诗人生平简介

接着,简述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强调其现实主义诗人的身份,以及他与李白并称“李杜”的历史地位,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歌内容逐句解析

(1)首联分析

分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两句,指出“戍鼓”和“边秋”分别指什么,让学生感受战争带来的萧瑟和孤独。

(2)颔联讲解

讲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强调“露”和“月”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颈联和尾联深入探讨

深入探讨“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两句,让学生理解战争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