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
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2.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
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
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3.《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
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
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
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4.《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
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
秦时期()
A.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
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5.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粮食“准平”政策,即在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收购
囤积;当市场上粮价奇高时,政府则将囤积的粮食抛出。这一做法()
1/6
A.导致政府与民争利损害形象
B.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C.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D.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
6.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
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
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
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8.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
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
9.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
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