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之关系文化地理学所涉及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认识:1.文化是人类从适应自然到征服、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地理、文化、人三者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2.文化必须产生、发展于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特定的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密切关联,文化必然要打上地理环境因素的深刻印痕。3.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发源地,文化发源地的自然特征与生态环境,往往构成了不同空间文化现象的重大差别。地理空间上的文化分异,源于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地域分隔;特定的地理环境不仅导致特定文化的产生,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制约作用。4.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各种文化活动,实际上都是把自然环境中各个原始景观转变成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所谓文化景观,就是人类劳动给大自然留下的痕迹,如房舍、耕地、道路、村庄等。自然景观通过人类劳动转变成为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性智慧最直观,也是最普遍的文化成果。二、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1.地理环境制约人的活动,通过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而影响文化。2.地理环境提供了文化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空间场所。3.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力而影响文化的发展变化。4.地理环境通过对人的性格、心理影响而影响社会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其文化特征1.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2.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与独立性。3.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完整独立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连续性。4.优越的农耕地理环境,形成凸现农耕文明的传统主体文化。四、农耕地理环境支配下的“天下中心”观古代中国人建构的“天下中心”地理观,包括以下含义:一是认为中国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化或文明的中心;二是认为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偏僻荒芜,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蒙昧,文明的等级也就越低;三是认为野蛮而不开化的周边四夷必须向具有高度文明的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中原王朝(即中国)的制约、管辖。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1.农耕经济春秋战国之后的两千多年,是中国农业自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大的段落。中国的经济形态虽多有起伏变化,但基本格局却大体不变。其特点如下:第一,土地国有和私有并存,而私有渐居主导。第二,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第三,单家独户经营、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占主导地位。2.游牧经济游牧经济是一种专业化的、非自足性的经济类型,对农耕社会存在着依赖性,它不能完全脱离种植业,需以整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相当发展并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为前提。这就要求种植技术和游牧技术都取得相当的进步,从而决定了游牧民族只有在较晚的时候才能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的混合经济是人类赖以进入文明时代的最主要的经济类型。中国北方游牧业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二、两大文化类型的差异1.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第一,安土重迁,定居封闭,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第二,居安求稳,和谐有序,防守心态,不尚武力热爱和平。第三,以土为本,稳定型强,依恋故乡,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容纳性。第四,勤劳务实,自给自足,无求于人而安于现状。2.游牧文化的基本持征第一,流动外向,开拓进取。第二,勇敢强悍,崇尚武力。第三,扩张进攻,掠夺性强。第四,地域转换频繁,文化缺乏稳定。三、两大经济类型民族的对垒冲突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尖锐矛盾冲突,根本的原因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占农耕民族的地盘引起的。一方面,我国古代气候周期性变冷,迫使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由北向南迁移。自东汉以来,我国气候有逐渐变寒冷的趋势。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气候变冷,水草不丰,牛羊牲畜断草无食,游牧民族生存艰难,不得不向南转移。可以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向南迁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另一方面,游牧民族本身所具有的扩张性和掠夺性,决定了他们由北向南的地理大转移。历史上那些先后南下进入农耕区域的北方游牧民族,其社会形态一般都处于原始父系部落联盟阶段或阶级社会初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游牧部落具有很强的军事掠夺能力。一系列对外扩张性的掠夺,很快增加了他们的牲畜、奴婢人口等财富,战争掠夺成了一种获取财富最有效的手段。四、两大经济类型文化的融合互补1.错落杂居的民族地理分布,有利于民族融合。2.民族融合的途径。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进入农耕地区的游牧民族,主要是沿着以下三种途径融合入汉民族大家庭的。第一,生产实践途径。第二,婚姻关系途径。第三,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