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巷道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一)毫针刺法;;2.气至法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二)火针疗法;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曲池、血海、风市等。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10、引热外达、清热解毒根据“以热阴热”,“火郁发之”的理论,火针可治疗因热毒内蕴,拒寒凉药而不受之热证如乳腺炎、带状疱疹和腮腺炎。

11、健脾利湿、温中止泻火针具有增强阳气,调节脏腑、收摄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疗慢性肠炎。取穴:中脘、天枢、长强。

12、补益脾气、通抻筋脉火针能助阳化气,使脾胃气盛,则气血化生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治疗痿证。;;四、操作:

1、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拇指掐“+”字

2、消毒:75%酒精

3、体针加热:酒精灯点烯,右手以握笔式持针,针尖和部分针体插入火焰中,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体针烧红的长度,烧针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

4、进针:趁着针红,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的将针拔出,全过程二分之一秒。

5、出针后处理: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

6、医嘱:火针当天的正常反应为针孔发红、发痒,注意不能搔抓,当天不能洗澡。;;五、注意事项:

(1)操作要点:红、准、快。

(2)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火灾的发生。

(3)体质虚弱者采取卧位。

(4)糖尿病者慎用火针。

六、适应证:

内科: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外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子斑皮科: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牛皮癣。;(三)艾灸法;二、艾灸的总类

1.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2.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4.温灸器灸疗法

临床常用的有好轻松火龙罐灸、随身灸和中华经络温灸棒。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三、艾灸常用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

文档评论(0)

z138749810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