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

PAGE

...w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

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方法技巧:

1、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2、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3、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4、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5、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6、逻辑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地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二、答题步骤: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5、举例阐明:

(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三、方法指导

(一)排除法。根据给出的语句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确定它们的大概位置,进而逐一排除,剩下要选的答案。

例:将1—5句填在下面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1、在苦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

3、而有的人不甘沉寂

?4、最终获得了成功?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5、苦难成了他们抱怨命运的理由。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方法指导(1)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A、23514B、52314C、31425D、25314

方法讲解??1、观察所要选的例句。?1?3?4是说同一个意思,应该在同一个层次;?2?5在一个层次。?2、排除。先不要理会每个句子的具体位置,?1?3?4当中不能插入?2或?5,如果插入,肯定是错误的选项。所以,可以排除A项,剩下三项。3、再进行排除。BCD三项是?2?5的位置不同问题,肯定是先?2后?5,所以可以排除B。如此类推,也可以知道?1?3?4的具体位置,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是D?。

(二)对应法这种题所采用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