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六国论苏洵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明确观点2、理清思路,把握主旨走近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率赂秦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与嬴洎牧以谗诛当与秦相较为国者下咽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率赂秦耶shuài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与嬴yǔ洎牧以谗诛jì当与秦相较tǎng为国者wéi下咽yān朗读第1、2段1:解释画线的词(1)非兵不利(2)或曰(3)率赂秦耶(4)不赂者以赂者丧(5)不能独完2、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朗读第1、2段1:解释画线的词(1)非兵不利(兵器;锋利)(2)或曰(有的人)(3)率赂秦耶(都,皆)(4)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国家;因为)(5)不能独完(保全)2、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要亏损,(这)是亡国的途径。3、思考: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弊在赂秦(二)朗读第3—4段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其实百倍(3)思厥先祖父(4)暴秦之欲无厌(5)强弱胜负已判矣(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7)义不赂秦(8)始速祸焉(9)后秦击赵者再一鼓作气,再而衰(10)洎牧以谗诛2、翻译: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二)朗读第3—4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数目)(3)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祖辈,父辈)(4)暴秦之欲无厌(满足)(5)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7)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8)始速祸焉(招致)(9)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10)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2、翻译: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抗敌)的功效啊。3、思考:第3段从哪个角度论述?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从赂者的角度进行论证1、对比论证:“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对比,“诸侯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突出赂秦的危害;“先人辟疆之艰辛”与“后人割地之轻率”对比,谴责赂秦国君。2、引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说明以地事秦,必灭亡。4、思考:(1)第4段论述了哪几个国家?(2)作者苏洵认为六国该怎样做才不会灭亡?4、思考:(1)第4论述了哪几个国家?(2)作者苏洵认为六国怎样做才不会灭亡?(1)齐、燕、赵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亲附秦国,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决策失误)赵:牧以谗诛(杀害良将)(2)各爱其地(不赂)勿附于秦(不亲附)刺客不行(正确决策)良将犹在(爱惜人才)(三)朗读5—6段1、解释画线的词(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其势若于秦(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翻译: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三)朗读5—6段1、解释加点的词(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拿,用;名词用作动词,礼遇,礼待)(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3)其势若于秦(比)(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用作动词,自取下策;旧事,成例)2、翻译: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如果以偌大的天下,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3、思考:作者苏洵生活在北宋,与战国时期相隔千年,他论六国灭亡的原因,目的是什么?背景介绍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和瓦桥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