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VIP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17.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清咸丰元年的一份户籍凭证。这份“凭证”

A.是研究当时基层治理的一手史料 B.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C.是研究当时人身控制加强的实证 D.体现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加强

2.据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秋七月庚辰,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旱,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这说明当时(????)

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 B.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C.两税法加重了人民负担 D.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保障

3.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足30户,与邻近的里共置;如果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27户人家的成里向上级启陵乡请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两处秦简可以用来(???)

A.说明秦朝法律严苛 B.研究启陵乡里结构

C.反映基层自治状况 D.体现文书制度效率

4.“范文正(范仲淹)治杭州,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朱熹到浙东赈灾时,为了救荒,“印榜遣人散于浙西、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客贩”。由此可知宋代(???)

A.印刷术进步推动宣传方式演进 B.榜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C.社会救济活动已融入市场因素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5.“案比”是指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案验以比之,犹今貌阅也。每年的八月,一地的各户人等都要至县衙接受县吏统一案验、登记。在案比的基础上,乡、县连级统计,然后编造户籍,由各县、道上计于郡、国,郡、国再上计于中央。”这做法

A.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了中央对基层控制

C.导致了百姓的赋役沉重 D.有利于人口快速增加

6.郡县制亦实行于边疆地区,平壤贞柏洞364号墓出土的“乐浪郡初元四年县别户口多少口簿”,详细记录了西汉时期乐浪郡属县户口的年度增减情况,由此可见(???)

A.边郡具有与内郡类似的社会治理职能 B.边郡担负着管理民族事务的政府职能

C.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初步发展 D.西汉推行郡县制比秦朝更为彻底完善

7.秦朝《为田律》规定,田间的阡陌道路一律宽三尺,地主有义务随时保持道路的平整,每年的八月要整修田界,除去道路上的杂草,九月要整修道路,十月要全面整修道路桥梁。这些法令的颁行旨在(???)

A.保证全国境内的交通顺畅 B.使国家认同观念深入人心

C.强调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D.巩固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

8.秦朝的基层行政单位“里”是在自然聚落的基础上划分的,为城乡基层行政区划的通称。秦将城邑中较大的自然里划分为多个行政里,而郊野的小型聚落也可单独成为一个行政里。秦令规定:“诸故同里、里门而别为数里者,皆复同以为一里。一里过百而可隔垣益为门者,分以为二里。”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秦朝时期(???)

A.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B.行政权力向基层延伸

C.社会等级趋于固化 D.宗族与政府矛盾缓和

9.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这反映了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强了人身依附的控制

10.中国古代平民、奴婢的身份差异明确体现在户籍中。战国至汉初的“户下奴(婢)”被当作特定财产,不计入主人户籍家内人口和官府户口数。魏晋之际奴婢以“人”的身份著入户籍,与平民并列纳入官府的户口统计。这一变化(???)

A.有利于中央政府的赋役征派 B.反映了律令儒家化的加强

C.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阻碍了封建经济持续发展

11.《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体制最尊,啬夫其权尤重。啬夫其权尤重的主要依据是(???)

A.管教化,控意识 B.职听讼,收赋税

C.掌捕盗,禁贼盗 D.传政令,维治安

12.明代弘治时诏令“天下郡邑,各建名宦、乡贤,以为世劝”嘉靖年间责令地方官“备查各处名宦、乡贤,果有遗爱在人,乡评有据,即便及时兴立柯祀,以励风化”。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伦理渗透地方治理 B.科举制度不断完

C.名宦乡贤掌控基层权力 D.皇权直接延伸至民间

13.《礼记·王制》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这意在强调

A.政府注重建立基层组织 B.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的重要性

C.政府侧重日常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