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 课件 13 集成电路材料.pptx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材料化学(集成电路材料);第一讲:半导体革新及其材料化学;1.1芯片技术演进及第一代半导体

1.2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

1.3第二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4第三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5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4;;;第一代半导体:元素半导体;第一代半导体:元素半导体;9;10;硅与锗的性能对比;在20世纪60年代,硅基半导体迅速替代锗基半导体成为主流半导体材料

硅基半导体技术较成熟,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用硅片作为基础功能材料;1.1芯片技术演进及第一代半导体

1.2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

1.3第二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4第三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5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提拉法(Czochralski法);?;17;LPCVD:LowPressur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PlasmaEnhanced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1.1芯片技术演进及第一代半导体

1.2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

1.3第二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4第三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5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22;制备工艺:单晶生长技术;拉升法(Czochralski法);熔体生长法(Bridgman法);26;1.1芯片技术演进及第一代半导体

1.2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

1.3第二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4第三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5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第三代半导体: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

代表材料:SiC、GaN

特点:

宽禁带(≥2.3eV)

高导热性

高击穿场强

高饱和电子漂移率

高结合能

应用:高温高压高频的大功率器件;SiCvs硅器件

可以阻断的电压是硅器件的10倍

在开和关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比硅器件快10倍

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

更低的导通电阻

超高工作温度简化了热管理,减小印刷电路板外形尺寸,提高系统稳定性;;Phys.StatusSolidiB2020,257,1900436;

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应用突破

;SiCMESFET

特征频率已经达到22GHz

最高振荡频率可以达到50GHz;1.1芯片技术演进及第一代半导体

1.2单晶硅制备的材料化学

1.3第二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4第三代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

1.5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

有着丰富能带结构

优异的光电性能可被用于LED、激光器、光电传感器;新兴半导体及其材料化学;2H-MX2(三棱柱相):半导体特性

1T-MX2(八面体相):金属特性;常见TMD元素与其禁带宽度汇总表;化学气相沉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具有前景的生长方法;;42;;高等材料化学(集成电路材料);第二讲:互联及介电材料化学;2.1集成电路用互联材料化学

2.2集成电路用介电材料化学;随着芯片尺寸减小,更多的互联材料被使用;;犹如高速公路或管道,传输电子,将晶体管与其他器件相互连接,发挥作用;50;由于缺少干法刻蚀工艺,在大马士革工艺发明之前,铜迟迟无法取代铝;;;;仅缩减填充Cu的尺寸,不缩减阻挡层与衬垫层的尺寸→Cu线路表面及内部晶界电阻快速上升

如果缩减阻挡层与衬垫层的尺寸→Cu向介质层内扩散→降低互联线路可靠性;;Co互联线路生产流程

PVDTi+ALDTiN沉积用于阻挡层与粘附层

PVDCo沉积初始Co籽晶层并通过CVD填充Co

退火工艺促进Co回流填充缝隙、增大晶粒与去除杂质

PVD沉积厚Co层实现过覆盖

CMP去除过沉积Co层并实现表面抛光;在众多候选的新一代互联材料中,Ru是继Co之后,在纳米级互联技术中得到优先研究的材料

其电阻随尺寸微缩的上升较缓,在纳米级尺寸下电阻显著低于Co,与Cu性能大致相当

具有比Cu和Co更高的熔点与内聚能,因此有更高的抗电迁移性能与可靠性,这使得Ru成为5nm技术节点之后最有希望代替Cu与Co的金属之一;1.1集成电路用互联材料化学

1.2集成电路用介电材料化学;具有介电性能,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物质

极化:介电材料中电荷在静电场中作微小的广义位移(如束缚电荷的位移,偶极子取向)或受限的大尺度位移(如自由电荷移至界面与电极表面),而在介电材料表面(或界面)产生束缚电荷,形成感应偶极矩的物理过程。;;高介电材料(High-κdielectric):介电常数高于SiO2的介电常数(3.9);利用高κ介质材料代替常规栅氧SiON和金属栅代替多晶硅栅的工艺

常利用高κ介质材料HfO2和HfSiON取代SiON作为栅氧化层;先栅(Gate-First)工艺技术,也称金属嵌入多晶硅(MetalI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