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家书-赏析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让我们看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凌乱的制度背景下,可以走到怎样的高度。我们草根一族,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方向。

在《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一书中,老罗讲了历史上很多名人的故事。在第一章里,老罗谈到了曾国藩,详见我的读书分享《未来不迎,过往不恋》;今天读到第六章,老罗又再一次提到了曾国藩,给予极高的评价,不由得引起了我的重视。

为什么曾国藩这个人,让毛泽东、蒋介石以及百年后的我们都如此推崇尊敬呢?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牛人大咖,有着怎样的故事?

首先,曾国藩的官当得很大,他最后封了一等毅勇侯,相当于侯爵当中的一等爵。

其次,曾国藩后来功成身退,得到了善终。在帝制时期,一个功高盖主的大臣如果还能有善终,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次,曾国藩的人格精神和道德境界很高,他自己真正践行着儒家的君子标准。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不属于高智商高情商的学霸大牛或者官富二代,他出身普通,资质平平,智商情商都是中等,一辈子“不以才气见长”。

所以,品读曾国藩,让我们看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凌乱的制度背景下,都可以走到那样的高度,我们草根一族,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方向。

当然,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品读曾国藩的,我这样一篇小文章,是不足以读完曾老这本大书的。今天,只是撷取曾国藩身上的一个特点,借为己用而已。

己的修身之旅,平心静气,还读了不少老庄的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身段放柔软了,气度也雍容平顺了。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曾国藩只能算是一个有抱负的、在现实面前碰壁的理想主义者,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曾国藩后面的故事,才是我们要品读的重点。

作为一个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理学家,曾老开始了自己的修身之旅。在回乡守制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身段放柔软了,气度也雍容平顺了。

他后来自己讲,在他第一次出山时,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什么都能,看别人觉得别人哪哪都不对。但是回老家这两年修身之后,他的心性大变,这个时候再看别人,能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到很多的长处,包括没读过书的低级武将。

3.

很多人在精神和境界上脱胎换骨,往往都要经过这样的变化。我们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身和修心,将内心的容量修大。对自己,依然是严格要求,但是对外人,则更加通达宽厚。

曾老第二次出山,他跟皇帝、跟同僚,跟下属打交道的方式,就变得柔软了很多。他所有事情的处理方法都变了,身段也放下来了。

比如,以前皇帝做错了什么,他便直言纳谏,为此差丢了脑袋,还以为是忠。现在不了,比如说咸丰有一次让他出兵四川,曾国藩一听,这是瞎指挥,但他不像以前那样直接拒绝,而是跟皇上说,我正在打景德镇,很快就打下来了,您再等等我。拖到后来皇帝一看,四川已经没事了,就说那行,你不用去了。君臣之间的交流,不像原来那样刚性,而是变得更加地柔软。

再比如说跟其他官僚,原来动不动就指责这个不忠君、那个做了逃兵。现在他不这样了,出山之前,他给所有他将来要打交道的官员写信,从督抚大员到各地的武将无一遗漏,武将在当时其实是没什么地位的,但曾国藩仍然“惠乞指针”,就是请你多多指导我。你看,他的身段一下子就放下来了。

身段放下来了,便更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周遭关系也和谐平顺起来,心态平顺了,关系平顺了,自然事情也越做越顺。

4.

曾国藩实践的,是儒家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内圣外王。他用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内在成为一个圣贤,但同时,在外在,不苛求他人,能容人、帮人、抬举人。搞清楚了这个,才能明白什么叫“泰山不辞细土,方能成其大”。

曾国藩自己是一个大清官,他后半辈子当了12年的总督,10年的两江总督,2年的直隶总督。但他死后几乎没有留下遗产,除了在湘乡的一栋房子和里面的藏书。可以说,曾老对自己,是一贯以儒家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的。

但是这一次出山,他对别人,就不拿这些高标准来要求了。举个例子,他刚当上两江总督,去安庆上任的时候,地方官非常巴结,又是给他办公馆,又是送家具、被褥、细软。曾国藩到了一看,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一定会大义凛然的骂地方官一顿,但这一次,他看了却说:不错,你们当差很谨慎,很用心,但这么多东西我不能收。我也不能全不收,我收下这七领草席好了。

这就是不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同时给双方台阶下,让地方官不至于在总督大人那儿碰一鼻子灰回来。这样一来,下属们高兴了,就更愿意聚集在他的手下,帮助他做事了。

有很多所谓的君子,自己很有道德,就觉得大义在手,就用这种道德标尺,要求周边的所有人。比如《海瑞罢官》中的海瑞,他自己清廉,一介不取,在衙门后院自己种菜。但他也用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家人,甚至自己的同僚,搞得大家都苦大仇深,避之唯恐不及。而他自己一个人,又能做成什么事呢?只有汇集众人之力,才能做成事业,而要汇集众

文档评论(0)

151****2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