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灯笼》(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1.4 《灯笼》(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笼第2课时

灯笼,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具有重要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各式各样的灯笼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你曾经见过什么样式的灯笼?用简笔画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吧!

合作探究课文围绕“灯笼”写了哪些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请分类梳理,体会“灯笼”所蕴含的意义。

合作探究村民日常生活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第1段)“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第3段)

合作探究村民日常生活“我”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时“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以及“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第5、9段)蕴含的意义:“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以温暖。

合作探究乡村艺术表演“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第2段)“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第6段)蕴含的意义:“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

合作探究乡村年节景象“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第7段)“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第8段)蕴含的意义:“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欢乐。

合作探究历史文化“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第7段)“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第8段)“‘……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第10段)

合作探究历史文化“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第11段)蕴含的意义:“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法探究1.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相关语句或情节,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写法探究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第1段)议论叙述写出小孩子对火、对亮光的喜欢。

写法探究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第2段)叙述议论表明作者脑中相关记忆之丰满,表达一种怀念的情感。

写法探究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第3段)既写出了静穆的环境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议论叙述

写法探究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第11段)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第12段)抒发情感,表明心愿,强化了课文的主题表达,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叙述议论

写法探究课文不论是从叙到议,还是从议到叙,都是自然融洽地过渡转换的,丝毫不见生硬的拼凑。夹叙夹议,叙议有机结合,在本文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不过本文的特异之处,在于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给读者以更多的形象感。

写法探究2.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及其作用。以小见大,即文章作品中,作者通过小事件、小场面、小人物等来揭示重大主题的写作方法。

写法探究(1)物件小课文中的“灯笼”,可以说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事物,它虽然不起眼,但是在作者看来是最值得写的。(2)人物小文中的人物是一些微末之人,作者重点描写了祖父、母亲等,其人其事都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中,只有作者才会带着珍惜的心情细心发掘出来。

写法探究(3)事件小如“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村边社戏台下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还有灯柱上松柏枝叶的点缀,唐明皇的东宫灯楼,庆丰酒店的跑马灯,源亨油坊出的灯谜,以及在暖融融的春宵,有人调绿嘴鹦鹉,有人缓步寻一脉幽悄,都是细碎之事,这些精彩的小事被一个个串联起来,令人目不暇接。

写法探究(4)情感细微课文以抒情为指归,这里的情不是显豁直率的,需要静静地品味、回味,从细小的事物中体会出一些温暖的爱、由衷的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