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6.1前言;简单的回忆;这一章,主要介绍X射线开展史中几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伦琴R?ntgen
劳厄Laue
布拉格父子Bragg
莫塞莱Moseley
……;1.伦琴发现X射线;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的雷内普〔Lennep〕。
1868年伦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程学院,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
186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9-1893年任耶拿大学和乌德勒兹两大学的教授。
1894-1900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慕尼黑物理研究所所长。他是柏林和慕尼黑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1923年2月10日因癌症在慕尼黑去世,享年78岁。;伦琴对科学作出的最大奉献是在1895年从实验中发现了X射线,并随后对其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多种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他还有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就是所谓的伦琴电流。此外,他还在弹性、液体的毛细作用、气体比热、热在晶体中的传导、压电效应以及偏振光的磁致旋转等方面也都有研究。
伦琴对科学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他无条件地把X射线的发现奉献给全人类,自己没有申请专利。;2.X射线的发现过程;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从来没有观察到过。于是立刻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的研究。他一连许多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连自己的助手和家人都不告知。
他把密封在木盒中的砝码放在这一射线的照射下拍照,得到了模糊的砝码照片;他把指南针拿来拍照,得到金属边框的深迹;他把金属片拿来拍照,拍出了金属片内部不均匀的情况。他深深地沉浸在这一新奇现象的探讨中,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平时一直帮他工作的伦琴夫人感到他举止反常,以为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甚至产生了疑心。六个星期过去了,伦琴已经确认这是一种新的射线。才告诉自己的亲人。1895年12月22日,他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X射线照片〔如图〕。;1895年年底,他以通信方式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题为《一种新射线〔初步通信〕》。
伦琴在一开始并没弄清楚X射线的本质。因为当时电子还未发现,阴极射线的本质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伦琴把这种新发现的射线取名为X射线。
在伦琴之前,就有人在研??阴极射线的过程中发现了X射线,但没有得出正确的认识。而伦琴经过长期磨炼,掌握了完美的实验艺术,摆脱了任何偏见,在研究中一贯严谨自觉,才抓住机遇作出别人作不出的新发现。正如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劳埃开展了X射线的衍射理论;劳
厄
斑
点;;4.布拉格定律;5.莫塞莱定律;1943年:科学家获得DNA的X射线衍射图;;6.2X射线物理学根底;1.什么是X射线?;X射线的波长范围
X射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
波长0.01~10nm;能量:124keV-0.124keV
其短波段与γ射线长波段相重叠,其长波段那么与真空紫外的短波段相重叠。;X射线的能量
量子理论将X射线看成由一种量子或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为:
(依据X射线的波长即可计算出其能量);2.X射线的产生;连续谱(或韧致辐射):高速电子在阳极原子核场中运动受阻,能量迅速损失而产生宽带连续X射线谱。
特征X射线:当化学元素受高能光子或粒子照射,如内层电子被激发,将产生空穴,当外层电子跃迁时,就会放射出特征X射线。;Cu靶产生的X射线谱;4.特征X射线的产生;X光是由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假设要发生这种内壳层电子跃迁那么必须要求一个电子空位的产生,也就是说电子必须从如K壳层的轨道位置上被移开。
这样一个空位在X光管中是很容易产生的:一束由被加热的细丝状阴极材料发出的电子流,在经过数千伏的加速电压投射以后,打在作为阳极的靶上。这些发生了碰撞的电子将会传递一局部的自身能量到靶材料当中,并且导致电子激化。;如果入射电子的能量足够高的话,他们就会将靶材料中的原子K壳层电子打出,因而产生一个空位。
(需要明确的是,K到L的激发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L壳层已被占据:激发必须是从n=1到n=∞。)
只要空位一旦产生,它可以被该原子L或M壳层上的电子填充。这样的内部电子跃迁就导致产生了短波长的,具有高“穿透”能的“特征”X射线。
(因为电子流用于产生X射线,所以X光管必须是真空的——用于分散到达标靶的能量流量,而且靶的阳极支持材料是由循环水冷却。);总结一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系统中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不连续地分布在K、L、M、N……等不同能级的轨道〔壳层〕上,而且按能量最低原理首先填充最靠近原子核的第K层,再依次填L、M、N等。
当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大于或等于壳层电子的结合能〕轰击阳极靶时,可能将原子内层的某些电子逐出,使原子电离而处于激发态,空位将被较高能量壳层的电子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