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析《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ppt

论文分析《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解读08会计〔1〕班林晴《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

?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理论分析1.微观视角:委托代理框架2.宏观视角:利益相关者框架3.两种框架的理论分析未来展望→4.未来研究方向审计研究的标准法

审计悖论审计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视角: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但这两个视角的审计理论均无法破解审计悖论。审计理论的开展一直落后于实践的进程,不断发生的会计丑闻更是将审计推到了风口浪尖。审计者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监管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行业的监管。一个不容无视的事实是,被审计者同时还具有委托人的双重身份,经济上依赖于他们的审计者在制度上被要求独立于他们。这个一直无法破解的“审计悖论〞

?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

?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

?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3.两种框架的理论分析“受托责任观〞主要从微观视角去揭示审计在减缓代理本钱问题中的作用。“利益协调论〞虽然看到了“受托责任观〞的缺乏,但是它仍然从审计委托权这个角度去理解审计安排。在审计关系的结构中仍然以委托人为中心。实际上只是委托代理框架的宏观拓展,因而存在缺乏。造成这些缺乏的根本原因有两点:1。微观视角的研究建立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宏观视角的研究虽然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框架,但实际上只是委托代理框架的扩展,他们都是以委托人为中心研究审计关系。2。各种利益主体与审计者就彼此权利、义务的约定形成了审计契约,但是现有研究对审计契约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审计者与某一特定利益主体之间的正式契约安排,忽略了审计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非正式契约安排,因而不能解释其他利益主体的审计权,审计需求仅仅表现为特定利益主体的单方选择,因而无视了全体利益主体对审计者的集体选择。

?审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框架:理论分析及未来展望?4.未来研究方向(1)“利益协调论〞的理论根底应该以审计者为中心构建一个审计关系的理论研究根底,在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契约框架下研究他们对审计者的集体选择。(2)审计者独立性的机制设计在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的集体选择下,审计者的独立性不只是强加的制度,而是各方制衡的结果。相应的机制设计应该考虑如何改变各种利益主体的力量比照,从而增强独立性。(3)“利益协调论〞的实证检验“利益协调论〞未来的开展除了要为经验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外,它的有效性也有待实证检验的证实。

问题讨论

一、标准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含义

二:标准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联系

一方面,实证审计研究建立假设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标准法形成的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只有通过标准,才能上升为经世致用的理论,用于标准和优化审计实务。另一方面,标准审计研究的前提假设假设未经实证检验,结论无疑将缺乏坚实的根底,而主观的价值判定是很难被普遍接受的。这决定了标准法需要实证法为之提供实践上的依托。因此,标准法与实证法不是相斥的,相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应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具体研究审计理论问题时,首先,研究人员应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个人偏见与主观的价值判定,通过实证研究,对审计实务及相关现象“是什么〞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和猜测。在此根底上,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判定标准,利用标准的方法得出“应该是什么〞的审计标准理论。然后,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审计标准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又成为实证研究的任务。总之,整个审计理论研究围绕着“实证研究——标准研究——再实证研究〞这条思路展开,使审计理论在密切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开展。

三、标准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区别

谢谢!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