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赤、白芍的区别.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文读懂赤、白芍的区别

芍药作为药物应用的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汉代赤、白芍混用,

统称为“芍药”,自《神农本草经》始至唐代,历时七百余年中医药学著作沿用

“芍药”一名,功效主治均无差异,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虽明确区分了赤、

白芍之名,但只是以花的颜色不同而区分,没有实际意义。

直至宋代《太平圣惠方》才明确了赤、白芍功效、主治的区别,正式将白芍、

赤芍作为两味单独的药物沿用;明清以前的诸多本草、方剂著作,如《滇南本草》

等,从其花色、根色、炮制法各方面对白芍、赤芍进行了鉴别。

纵观芍药的历代文献记载,提示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白芍、赤芍的记载经历

了由粗放到细化,由简略到繁多,由模糊到清晰的演变过程,直至今日完全独立开

来。

因此,虽然赤、白芍均属毛茛科植物,性皆微寒,同入肝经,常用于肝系诸证,

且皆反黎芦,不宜用于阳衰虚寒之证,但其植物品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

方法等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以下对二者进行系统的区别比较,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两药。

1.从植物品种、来源等区别

品种不同:白芍主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eor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而赤

芍主要为毛茛科植物毛果赤芍PaeoniaviitchiiLynch和卵叶芍药(草芍药)Paeoniao

bovataMaxim的干燥根。

来源不同:白芍的主要来源为栽培植物,而赤芍的主要来源为野生植物。

产地不同:白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赤芍全国

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等地。

采集时间不同:白芍夏、秋季均可采挖,而赤芍则主要在秋季采挖。

2.从其别名区别

芍药之名称,有两种解释:其一,绰约的音转,因芍药花容绰约而得名;其二,

制服食毒,调和五味,一勺之多,即可奏效,称为“勺药”。

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白芍《诗经》称“勺药”、“离草”,《吴普本草》

名“其积”,《名医别录》异名“余容”、“犁食”、“白木”,《本草纲目》又

名“将离”,别名金芍药。

赤芍别名木芍药,《圣济总录》称为“红芍药”。而现今将二者分别称为白芍、

赤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华本草》、《新世纪全国

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均用白芍、赤芍作为药名。

3.从性味归经区别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两经;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4.从功效主治区别

在功效方面:白芍与赤芍功效差异显著,白芍功偏补、收,既补肝又泻肝,补

者即补肝血,以养肝之体;泻者,柔肝、敛肝、疏肝,以泻肝之用,故长于益阴和

营,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兼能安脾;赤芍功偏泻、散,长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兼泻肝火,故《注解伤寒论》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

李时珍指出:“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张寿颐在《本草正义》中则阐释得更透彻:“一为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

散乱,肝气之态横,则白芍也;一为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

此外白芍还可安胎止漏,清热止痢,通利小便;赤芍还能消痈散结。

在主治方面:白芍多用治血虚肝旺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阴血

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下血;肝失疏泄导致的情绪抑郁、胁肋疼痛、小

便不利等;阴血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诸证;冲任失调的妊娠胎动不安以及营

卫不和、自汗盗汗,痢疾泄泻之证。

赤芍主要用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目赤肿

痛、斑疹以及瘀血阻滞、络道不畅的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因此,临床上益阴和营、养血止血、柔肝健脾、安胎止漏、缓急止痛、清热止

痢方剂中,常用白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痈散结方剂中,则常用赤芍。现今

柔肝和营多用白芍;保肝止痛多用赤芍,因赤芍治疗肝炎因味不酸,不伐肝而较白

芍更宜。治疗痰瘀互结类冠心病,因化热多见,亦比白芍更有效。

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治疗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

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筋脉失养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肌肉、

四肢、关节疼痛,甚至抽搐;而赤芍长于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

热凉血,故血热瘀滞,局部红肿热痛者尤为适宜。

5.从炮制方法区别

关于白芍与赤芍的炮制方法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