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docx

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

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而心脏骤停患者出院生存率却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何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恢复自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后给予规范的综合救治,已成为急危重症领域的焦点和难点。成立复苏中心为院外和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救治,同时开展复苏质量监测、科学研究、培训与健康教育等,这对于提高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复苏中心建设是促进急诊医学专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众多,复苏流程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常可能涉及到现场救治—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专科处理病因—重症监护—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要求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具备有效解决复苏链条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科之间的高效协作,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因此,复苏中心建设是全面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1、建设目标

通过不断优化心脏骤停的早期预警、现场反应、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重症康复,提升复苏全流程的及时性、规范性、科学性,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及出院生存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和生存质量;结合国际先进经验,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复苏中心,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区域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功能定位与基本要求

根据医疗机构承担的医疗救治需求和具备的医疗救治能力,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复苏中心的功能定位,设置基层版、标准版、高级版复苏中心,建议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具备基层版复苏中心的功能;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具备标准版复苏中心的功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按照高级版复苏中心的标准建设,如表1所示。鼓励已建成基层版、标准版复苏中心,且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救治能力,进一步建设上一级复苏中心。

3、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

复苏中心所在医疗机构应成立由院长或医疗副院长牵头、急诊科主任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复苏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复苏中心的日常管理。各级复苏中心应制订基于本机构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细化并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院前院内衔接制度、复苏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等。

复苏中心以急诊科为核心和主要平台,以复苏救治单元为基本管理单元,建立健全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工作机制,打破专业壁垒,提高救治效率。MDT组成包括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及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创伤救治团队、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含介入)、检验科、麻醉科、康复科、器官移植科等。复苏中心参照相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制订救治预案以及复苏启动、复苏中、复苏后的专科协作机制,建立多学科参与的快速反应团队(rapidresponseteam,RRT),保持24小时绿色通道和复苏救治的快速响应。复苏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对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质量监测、开展科学研究,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复苏中心MDT会议,按季度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反馈,提出质量改进措施,持续跟进改进效果。

复苏中心应与院前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优化院前院内衔接流程,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复苏通道。区域内各级复苏中心(基层版、标准版、高级版)协同配合,健全复苏中心之间双向转诊机制,保障区域内心脏骤停患者的科学救治。

4、建设内容

4.1复苏空间配置

复苏设施场地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临床复苏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包括:①复苏床单位:最少有一个独立的复苏床单位,另外设置备用或优先使用的不少于一个复苏床单位。②单位占地面积:每个床单位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5平方米,适合团队复苏及复苏设备的合理配置。③绿色通道设置:为复苏患者设置快速检查、介入、手术的诊疗通道。④后续处置衔接设置:为复苏患者优先检查、介入、手术设置必要的备用位,留置救治复苏患者的重症监护床单位。

4.2复苏设备配置

围绕复苏相关技术的开展,需要完备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配置作为基本保障,主要包括:①循环支持设备:机械胸外按压装置、除颤仪、体外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等。②气道及呼吸支持设备:多功能呼吸机、支气管镜、可视化喉镜等。③多功能监护设备:呼气末二氧化碳、脉搏血氧波形、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等。④神经功能保护及评估设备:目标体温管理设备及脑电、脑氧、脑血流监测仪等。⑤快速影像评估设备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