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楷模-欧拉.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家的典范;

读读欧拉,读读欧拉,他是我们一切人的导师!

--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

--大数学家高斯(1777-1855);光辉的一生;出生

1707年4月15日,莱昂哈德?欧拉诞生在瑞士巴塞尔城的近郊。

父亲是位基督教的教长,喜爱数学,是欧拉的启蒙老师。;孩提时代

欧拉小的时候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欧拉16岁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是当时巴塞尔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硕士)。在伯努利家庭的影响下,欧拉决心以数学为终生的事业。他18岁开始发表论文,十九岁发表了关于船桅的论文,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以后,他几乎连年获奖,奖金成了他的的固定收入。;1727年,在丹尼尔?伯努利的推荐下???到俄国的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在1731年接替丹尼尔?伯努利,1933年成为物理学教授。此时,欧拉年仅26岁.

在俄国的14年中,他努力不懈地投入研究,在分析学、数论及力学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此外,欧拉还应俄国政府的要求,解决了不少如地图学、造船业等的实际问题。1735年,他因工作过度以致右眼失明。;在1741年,他受到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到德国科学院担任物理数学所所长一职。他在柏林期间,大大的扩展了研究的内容,如行星运动、刚体运动、热力学、弹道学、人口学等,这些工作与他的数学研究互相推动着。与此同时,他在微分方程、曲面微分几何及其他数学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发现。

;1766年,他应沙皇女王叶卡特琳娜二世诚恳地聘请重回彼得堡。在1771年,一场重病使他的左眼亦完全失明。但他以其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技巧继续从事科学创作。他通过与助手们的讨论以及直接口授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学着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欧拉之死;学术等身,成果辉煌;欧拉研究论着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

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

欧拉不仅解决了慧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数学领域,欧拉之名随出可见

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

治学严谨,著作堪称典范

《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是欧拉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伟大的数学符号发明者

欧拉创立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

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

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

△x(1755年),Σ(1755年),f(x)(1734年)等;欧拉图

1736年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Euler)解决了(立陶宛)哥尼斯堡城七桥问题:哥尼斯堡城被Pregel河分成了四部分,它们之间有七座桥,如图所示。当时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从城市的某处出发,过每座桥一次且仅一次最后回到原处。;欧拉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把四块陆地设想为四个顶点,分别用A、B、C、D表示,而将桥画成相应的边,如图8.1.2所示

于是问题转化为该图中是否存在经过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

欧拉??过研究,终于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简便原则,可以鉴别一个图(包括

文档评论(0)

185****38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