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00秦腔
000
秦腔
(Qinqiang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
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
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简介
000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
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
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
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
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
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
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秦腔“形成于秦,
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
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
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
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由于秦腔的很多剧
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
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
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
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
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
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的鼎
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
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秦腔的表演
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
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主奏乐器为板胡,
发音尖细而清脆。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
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
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唱
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
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
又称“十三头网子”。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
渭南地区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称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
叫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西安乱弹(就是中路秦腔)。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
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
南三路秦腔都不发达,中路秦腔起而代之,在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秦腔所演
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
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
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
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将永诀于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x VIP
- SAE J588-2000 总宽度小于2032mm的机动车用转向信号灯.pdf VIP
-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4).docx VIP
- 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1(样表).docx
- 2023年少儿迎春杯六年级初赛竞赛试题数学.docx VIP
- 光伏电站一体化监控统一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技术方案.docx VIP
- 《宋史·舆服志》服饰词汇研究.pdf VIP
- 竞选体委演讲稿PPT.pptx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pdf VIP
- 水下测量技术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