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期末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技术根底论文

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1004

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杨明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这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其中包括美国要形成智慧型根底设施“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开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开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三层。第一层负责采集物和物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人网和专用网,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第三层是应用和业务,为、pc等各种终端设备提供感知信息的应用效劳。

1〕感知延伸层物联网中由于要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的通信,感知延伸层是必须的。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物体的信息采集、捕获和识别。感知延伸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gps、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感知延伸层必须解决低功耗、低本钱和小型化的问题,并且向灵敏度更高、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方向开展。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主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包括接人网和核心网。网络层要根据感知延伸层的业务特征,优化网络特性,更好地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与人之间的通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全局物联网络。物联网中有很多设备的接人,是一个泛在化的接人、异构的接人。接人方式多种多样,接人网有移动网络、无线接人网络、固定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网具有覆盖广、建设本钱低、部署方便、具备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移动网络将成为物联网主要的接人方式,通信网络就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广泛的互联互通。除此以外,物体是可以移动的,而它们的要求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还要连接大的网络,这是一个层次性的组网结构。这要借助有线和无线的技术,实现无缝透明的接人。随着物联网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要求的提高,对于通线网络也会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融合,从多种的接人方式到核心网的融合整体的过渡。

3〕业务和应用层业务和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信息发现等多种技术。云计算是物联网智能信息分析的核心要素。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开展、终端数量的增长,可借助云计算处理海量信息,进行辅助决策,提升物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云计算作为一种虚拟化、硬件软件运营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物联网提供高效的计算、存储能力,为泛在链接的物联网提供网络引擎。

(三)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传感系统〔设备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

第二是通信网络〔信号传输和获取层〕,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目的是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和处理;

第三是应用和业务〔业务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其中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前两个层次,主要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等技术构成,而第三个层次那么是以软件为主的数据处理技术。

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各大知名企业先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些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的开展以及最终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底,虽然在根底技术层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而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为用户提

文档评论(0)

liuzhouz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