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docx

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

柯强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方法:于2023年4月到2023年4月间,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择7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争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n=35)和碳酸锂组(n=35),赐予患者丙戊酸镁治疗,赐予碳酸锂组患者碳酸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统计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状况.结果: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碳酸锂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BRM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低;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后TES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

低,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相像,但丙戊酸镁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23(014)005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丙戊酸镁;碳酸锂;躁狂症;效果

【作者】柯强

【作者单位】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4

躁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属于心境障碍中的一独立单元,多将其

与双相障碍并列。以往治疗躁狂症多实行锂盐治疗。近年来,临床一些争论中使用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取得了较为满足的效果[1]。因此,此次争论中对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进展比照,以期为临床治疗躁狂症供给更多参考。以下进展具体报道。

一般资料于2023年4月到2023年4月间,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择7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争论对象,全部患者躁狂症诊断均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躁狂症发作次数均≥2次;排解此次争论药物过敏或禁忌患者;排解相关成瘾物质或酒精依靠等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排解存在严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排解存在重要器官存在严峻疾病患者;排解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排解中途退出争论患者;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n=35)和碳酸锂组(n=35),丙戊酸镁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0:15,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1±6.3)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5.1±4.5)年;碳酸锂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9:16,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2±6.3)岁;病程2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5.2±4.5)年。与碳酸锂组比照,丙戊酸镁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争论中进展比对分析。

方法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展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生命体征等相关检查。赐予患者丙戊酸镁治疗,赐予患者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湖南省湘中制药,国药准字治疗,初始剂量为250mg/d,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及耐药性状况增加用药剂量,3d增加一次,直至用药剂量为1000~1250mg/d后,以该剂量维持治疗。赐予碳酸锂组患者碳酸锂治疗,赐予

患者口服碳酸锂缓释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国药准字治疗,初始剂量为250mg/d,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及耐药性状况增加用药剂量,3d

增加一次,直至用药剂量为1000~1500mg/d后,以该剂量维持治疗。

观看指标统计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响发生状况。患者治疗效果实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ManiaRatingScale,BRMS)进展评价,包括动作、言语、意念飘忽、敌意/破坏行为、心情、自我评价等13项,每项实行五分法,每项1~5分,1分表示无病症,5分表示严峻,总分5~65分,分数越高患者狂躁病症越严峻。依据患者BRMS评分减分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BRMS评分减分率>50%;有效:患者治疗后BRMS评分减分率>30%;无效:患者治疗后BRMS评分减分率≤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患者不良反响实行不良反响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进展评价,分为行为不良反响、试验室检查、神经系统反响、自主神经系统病症、心血管系统反响、其他六组病症,实行五分法进展评价,0分表示无病症,4分表示严峻,损害患者正常功能或残废[3]。

统计学方法上述患者的全部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展分析处理,BRMS评分及TESS评分承受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展检验。治疗效果承受率(%)表示,以χ2进展检验,P<0

文档评论(0)

177****7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