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章第39讲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章第39讲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3.生态破坏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危害类型成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部分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PM10分指数越大,表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越大。2023年4月9—11日,起源于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了影响。下图示意4月12日凌晨某区域PM10分指数。据此完成1~2题。√1.推测甲地与附近区域PM10分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降水C.人口 D.交通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PM10分指数与周边地区相比,数值明显较低,同时根据材料可知,本次PM10起源于蒙古国南部的沙尘,最有可能是甲地地势较高,受其影响较小,A正确。√2.图示日期,乙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交通拥堵加剧B.晨练人员减少C.风力显著增强D.水体pH值降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日期为4月12日凌晨,在此时间段,交通拥堵状况较少,排除A;根据图中信息,乙地此时PM10分指数数值较高,说明此时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较大,空气质量较差,晨练人员会减少,B正确;此时乙地颗粒物浓度较大,风力较弱,排除C;水体pH值受其影响较小,排除D。细微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的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出夏季小于冬季的特点。研究表明,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发生了变化。下图为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平均浓度的空间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3.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覆盖 B.日照长短C.雨量多少 D.水域面积解析:细微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水冲刷大气,使空气当中的颗粒物大量沉降,PM2.5浓度小;冬季降水少,PM2.5浓度大。故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雨量多少,C正确。√4.导致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大 B.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C.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D.大气治理的区域联动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污染物主要来自产生大气污染的重化工业,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会产生大气污染的重化工业往中西部邻近地区转移,随着重化工业的转移,PM2.5污染来源也随之向西移动,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C正确。√素养能力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2021·北京等级考)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破题思路】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且洱海水体较____,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尝试解答】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封闭(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破题思路】结合材料可知,洱海第一次蓝藻暴发,当地渔

文档评论(0)

清青文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企业方案、单位制度、操作规范、使用流程、培训资源,擅长K12资源整合服务……期待为您的职场带来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