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与临床应用.pptx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电图基础与临床应用;神经电生理的内容;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脑电图的适应证(一);脑电图的适应证(二);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导联连接方式;连接病人;参考电极导联法(单极导联);参考电极导联法(单极导联);双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三角导联法;平衡式非头部参考电极;平均参考电极

;不同导联连接方式的比较;参考电极的活化;头皮电极;特殊电极;脑电图仪的参数设置;脑电图的参数;频率;频率波段;波幅;位相关系;常用脑电图术语;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α波泛化;α波波幅增高;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病理波;病理波;棘波和尖波;癫痫复合波;病理波;病理波;病理波;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异常脑电图的出现方式;病人伪差;病人伪差;电极干扰;诱发实验;睁眼反应;过度换气;闪光刺激;成人睡眠脑电图;成人睡眠脑电图;成人正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正常小儿觉醒时脑电图特性的归纳;脑电图报告;脑电图记录的描述;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对脑电图结果的判定;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年龄特征及判断中注意事项;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的最快速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龄(CA,即从母亲末次月经起计算的周龄数)而不是生后年龄。;一、未成熟儿;基本节律;其他特点;二、未成熟儿;依靠婴儿行为和EEG图形,已能较好地区分清醒和不同睡眠阶段。;1.交替性图形(TraceAlternant,TA)--由前面极不连续图形转化而来。背景活动中,每隔3-10秒,暴发50-100微伏的δ活动,持续4-5秒。暴发间隙由早先平担背景活动转为5-50微伏θ为主的混合性低幅活动,主要出现在QS期和部分AS期。;2.连续性背景:为该孕龄期新出现图形,主要由1-2Hz的δ波组成,混有θ及α频率的连续性频率。枕、颞等头部发育较好,并较同步,最早在清醒期和部分AS期出现。;其他特点;2.注意将正常的TA节律与暴发抑制异常波图形相区别,前者暴发间期的背景波幅大于5微伏,而后者的间歇期无肯定脑电图波或呈持续20秒以上的低电压(<5微伏)。;三、足月新生儿期;基本节律;其他特点;四、幼婴期;基本节律;其他特点;睡眠中给被检婴儿听、触觉刺激应引起脑电图波幅的突然受抑制或顶区出现阴性尖波、或背景节律的改变。无此反应者提示EEG发育延迟或婴儿存在意识障碍。;五、乳儿期;基本节律;睡眠分期基本成熟。6-8个月后出现特征性思睡图形。主要表现为同步良好的3-5Hz高波幅(75-200微伏)节律活动,枕区最明显,少数呈低、中波幅θ节律,从睡眠中唤醒也有类似表现。;AS和QS睡眠分别演化为成熟的REM和NREM睡眠阶段,新生儿主要从AS期进入睡眠,半岁后70%婴儿自NREM(QS)期入睡。除呼吸、心律和睡眠中行为活动外,依靠EEG图形已能区分出NREM和REM睡眠。;生后第一年NREM睡眠的特征图形是先后出现顶尖波、和K一综合波。REM期主要表现为δ和θ的混合性慢波节律,并向成人型的低波幅、不规则混合慢波节律转变。

中、深度睡眠时,枕部可出现非节律性尖形阳性或双向δ波,到4岁后减少。;其他特点;3.此年龄期的纺锤波常呈尖形高波幅,又称梳形纺锤波,莫误认为棘、尖等病理波。

4.顶尖波约在5-7个月出现,较大,形态较含糊,属未成熟型顶尖波或K~综合波。

;六、幼儿期;基本节律;思睡期以4-6秒高波幅θ为主要节律。从14-18个月婴儿开始,即可出现2-5次/秒的全部性慢波暴发活动,3-5岁间最常见。暴发中因背景小波重叠,可出现小的棘(尖)-慢波。除非有其他肯定的棘(尖)-慢波从背景波被确认出来,不应轻易判断为异常。同时正常的慢波暴发将随睡眠加深而消失,真正的棘慢综合波则常持续到中度睡眠期。;顶尖波进一步发育,其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使形态棘波样,极性也多样,可阳性、阴性或双向尖波;有时其后跟一慢波或几个顶尖波连续出现,或非固定地在一侧出现,均不应误认为是痫性放电波。;2岁前纺锤波均可仅在一侧出现,但不能恒定出现在某一导联,波幅也较高,或表现为梳齿状,有时还与顶尖波重叠,形成棘样纺锤波。;中、深度睡眠中枕部仍易见分散尖形高波幅δ波。

觉醒期出现4-6次/秒高幅暴发,其

文档评论(0)

185****38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