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科试卷

(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主观表述题必须分点作答,未分点作答者,该小题将被判定为零分,切记,切记!

2.主观题答题必须字迹工整,书写潦草者,该小题将被另外扣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流,如果直接抒写情感,读者难以感知,故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意象不是细节,叙事文学中的细节有时间延续性、空间连贯性,有在一定程度上的写实性。而意象则不然,意象是把主观情感趣味寄托到客观对象中。如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由于主观情趣的渗入,客观对象就发生了变化。清代吴乔说:散文好像把米煮成饭,质地不变,而诗则如米之酿为酒,“形质俱变”。这个说法,比之克

罗齐的说法要深邃得多。

克罗齐的说法还需要补充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说应是情志,情感中包含志趣。并非将一切情感寄托在意象里的都是好诗,情感得有特点,对象也要

有特点,二者合一,才能成为艺术的意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历来为人称道,其精致在于,一系列的意象都是局部性的,不是整体。枯藤、老树和昏鸦,古道、西风和瘦马,都是从环境中优选出来的,并且都

是有特点的。局部的特征,比之散文式的整体,对联想和想象更有冲击性。

意象的构成,不但客体要有特征,更重要的是诗人的主体也要有特征,二者猝然遇合,才有超越时间、地域的生命,系列意象中的瘦马最为独特。“马”在诗歌中大抵是优雅的,正能量的。如王维写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将军之马,孟郊写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高头大马,都是精神气十足的。而马致远笔下的瘦马,是行旅疲惫之马,这不仅是马瘦,而且是诗人的精神悲凄。诗人的情感使得马的性

质发生了变化,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

诗歌并不是以一个意象取胜,而是一组意象群落。如果每一个意象都有自己的特点,互不相通,就可能造成芜杂。因而意象群落必须是各个意象特点高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纲领更具诗人的情感特征。瘦马和枯藤、老树、昏鸦、西风,高度统一在生命衰弱、情感悲凄的境界中。西风,是秋风,秋风肃杀的联想相当稳定。没有正面说肃杀,而是

把联想空间留给读者。古道,是古老的,自古以来游子的命运就是如此,与西风、瘦马

组合在一起,在意脉悲凉的性质上和谐地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意味着时间紧迫。句法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意象的并列,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诗人的匠心在于:一味并列下去可能导致单调,艺术要求高度统一,同时要求统一中有变化。时间紧迫增加行旅的压力。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但改变了平行的节奏,而且统一、确定了情感的性质,将情感脉络提升到

最高度。

前面系列意象的情感是隐性的,属于间接抒情,而“断肠人在天涯”是全诗唯一的直接抒情,思乡游子归途艰难悲凄。前面的意象叠加,为最后的情感高潮蓄势,没有前

面的饱和的意象,仅仅有“断肠人在天涯”的道白,是抽象的,而没有最后的直接抒情,

众多意象的内涵不能统一提升。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系列意象中以动态表现情感之运动而取胜的。就马致远这首小令而言,如果意象一味地静止并列下去,全诗五个句子都是并列的名词性词组(或者意象),就太单调了。因此到了第四句,句法突然变了,“夕阳西下”,谓语动词出现在名词之后,有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单纯开始向丰富转化。这还是形式上的,如果继续写风景,一味地在视觉感官上滑行,情志就难以深化,难免给人肤浅之感。故作者不再在视觉感官上滑行,而向情感更深处突进,不再描绘风物,而是直接抒发感情——“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点明了秋思的情绪特点,不是一般的忧愁,而是忧愁到“断肠”的程度。这就不仅仅是凄凉,而是有一点凄苦了。人在天涯,归乡

无期,正是这首小令的情思不可重复的特殊性。

(摘编自孙绍振《《天净沙·秋思):秋之乡愁》)

材料二;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

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如杜甫“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如罗隐“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