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孔雀绿釉高足碗明代

壹重要名词内阁、票拟批红、司礼监、郑和下西洋、乌思藏、奴儿干都司、土木之变、隆庆开关贰课程标准(1)了解明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明代封建专制的发展。本课重点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建立政权(3)完成统一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废除宰相制度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朱元璋:《皇明祖训》(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材料二材料一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刻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主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朱元璋:《讨张士诚檄》材料三根据以下几则材料,归纳朱元璋罢免宰相的原因:前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历史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宰相与皇权矛盾尖锐直接原因: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胡惟庸骄横擅权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宰相皇帝管六部明朝2、废除宰相制度(1)目的:加强专制皇权。(2)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群宰相二府三司制宋朝众宰相三省六部制唐朝抑宰相中外朝制度汉朝设宰相三公九卿制秦朝独宰相中书省元朝(3)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

废宰相皇帝管六部明朝2、废除宰相制度(1)目的:加强专制皇权。(2)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群宰相二府三司制宋朝众宰相三省六部制唐朝抑宰相中外朝制度汉朝设宰相三公九卿制秦朝独宰相中书省元朝(3)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改革前皇帝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

废宰相皇帝管六部明朝2、废除宰相制度(1)目的:加强专制皇权。(2)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群宰相二府三司制宋朝众宰相三省六部制唐朝抑宰相中外朝制度汉朝设宰相三公九卿制秦朝独宰相中书省元朝(3)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改革后皇帝吏户礼兵刑工

3、设立内阁(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时间: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称“内阁”。(4)运行:①内阁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3)性质:

3、设立内阁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朝大学士叶向高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产物,没有决策权)。(5)特点:制度的界限由皇帝掌握,信任你时,给你权位,让你干;翻脸时,举出废丞相的祖制,罪不容诛。而内阁首辅要扩张权力,也必须利用皇权,勾结或抑制宦官,才能突破制度的限制,凌驾于六部之上。张居正以后,内阁再也不敢跨雷池半步。材料二材料一◎清代批红

3、设立内阁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宰相内阁大学士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