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对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临床患儿病例32例,对其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经超声诊断基本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采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典型特征,值得临床将其作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诊断;超声;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42-01
目前在临床上小儿肠套叠主要就是指一部分肠管以及其肠系膜进入到邻近的肠腔内的一种机械性梗阻现象,属于婴幼儿一种十分常见的急腹症。目前采用超声对本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临床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肠套叠临床患儿,共抽取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1.8±1.2)岁。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烦恼和哭闹13例,腹泻5例,间歇性腹痛并发生红果酱样血便14例。患儿病程为3小时-3天,平均(1.4±0.7)天。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抽取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和诊断结果进行整理,针对患儿超声诊断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检查方法:本次所用仪器为PHILIPS-EnVisor彩色超声诊断仪,所用探头为线阵和凸阵式,频率为3.5-15MHz。在检查过程中,保证患儿仰卧位,首先对腹部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是否存在异常包块、肠管是否发生扩张、是否发生蠕动亢进以及是否存在腹腔积液等状况进行仔细观察,而后针对包块展开重点扫查,对包块的位置、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观察。
1.3数据处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诊断结果:本组32例中,仅1例漏诊,有29例超声明确诊断肠套叠,2例由肿瘤引起者超声仅提示肠道肿瘤,未提示肠套叠。肠套叠的类型如下:回盲型3例,回结型15例,回回结型5例,结肠型4例,小肠型2例.
2.2声像图特征:本组患儿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包括有:①在低频条件下,一般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暗区,在其近端的肠管一般存在扩张,同时能够看到其内来回波动的肠内容物回声。②在高频条件下,包块短轴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表现为“套筒”征。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患儿包块的形态相对比较规则,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其中心呈现出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外周为多层环形强弱回声交替环绕征象。套叠处的肠管纵切面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部分套叠处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另有一部分套叠处血流信号显示明显减弱,仅能够看到一两处星点状血流信号甚至不存在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也发生明显的增高。对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进行测量结果为在14.6-34.8cm/s之间,RI:0.48-0.88。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肠套叠主要是指婴幼儿最为多见的一种急性肠梗阻性疾病,特别是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比较多见,在本次研究中的3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8±1.2)岁。据临床实践证实肠套叠的类型主要包括有:①回盲型。②回结型。③回回结型。④结肠型。⑤小肠型[2]。其中前四种型肠套叠的声图像具有较大的典型,其横切图像呈现为“同心圆”征像,纵切则呈现为“套筒”征。在临床工作中对小肠型肠套叠进行诊断应高度慎重。超声诊断肠套叠,优点在于避免了X线照射,是一项无损伤技术,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掌握肠套叠的“同心圆”、“套筒”征两个特征性超声表现,借助CDFI检测到包块内肠系膜的动脉血流信号,结合临床病史,不难对肠套叠做出正确的超声诊断,同时也可以辨别套入的肠管血运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肠套叠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随着超声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步,高频探头的使用,诊断技术日益成熟。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为越来越多的医师做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英,林其珊,钱蔷英,等.小儿临床超声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