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超声诊断胎盘血管瘤一例分析
【摘要】目的:超声诊断胎盘血管瘤。方法:胎盘血管瘤的典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胎盘实质内或边缘处局限的团块样混合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呈不均质高低回声相间,或实质性回声内多发不规则无回声,或伴有静脉血栓强回声。结果:镜下根据肿瘤组织学形态可分为3型:(1)血管瘤型。最常见,以毛细血管或海绵状血管瘤为主,伴少量纤维组织;(2)细胞型。由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和镜检的较不成熟的间叶组织组成,仅见少量发育较差的血管;(3)退化型。上述2型明显的粘液或透明变性、坏死或钙化等。结论:患者体内胎盘内部多出现胎盘血管瘤,经超声检查可知胎盘血管瘤周围包绕强回声带,回声表现也与患者体内主胎盘不一致。
【关键词】胎盘血管瘤;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7―0034―02
1病例诊断
孕妇,女,25岁,孕16周,入院行终止妊娠术前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宫内见一胎儿,双顶径44mm,股骨长21mm,胎心率138次分,率齐。羊水清,最大前后径48mm。患者体内胎盘位于其子宫后壁部位,且胎盘约22毫米厚,一大小约24x21mm混合性回声团块突向羊膜腔位于胎盘内脐带旁,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呈不均质高低回声相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其内可见少许稀疏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中期妊娠、单胎、存活;(2)胎盘血管瘤。次日逐行终止妊娠术,自娩出一死胎。术中脐带旁见大小约26x25mm团块,此团块呈粉红色,且质地较为柔软,类似于海绵,有压缩感,将团块切开后可见其切面颜色为红褐,按压后流出暗红色液体。实验室送检结果可知此团块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2讨论
胎盘血管瘤,又称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良性毛细血管瘤的一种,且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仅为0.7%―1.6%。可发生在胎盘的任何部位。它是胎盘滋养细胞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绒毛膜胚叶组织或绒毛上皮母细胞组织。胎盘血管瘤因常无临床症状,产前诊断比较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盘血管瘤的唯一辅助手段。由于人体中胎盘血管瘤体积较小时,胎盘血管瘤可于患者胎盘实质中深埋,影响患者胎盘功能程度较小,孕妇所表现出的各种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不易察觉。当胎盘血管瘤体积较大时,可引起孕妇早产、羊水过多、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尤其是直径大于50mm的血管瘤有破裂出血可致胎儿死亡可能。鉴于本病并发症多的情况,一般应在2―3周复查一次,当诊断为体积较大的胎盘血管瘤后,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必要时可对其进行终止妊娠措施。胎盘血管瘤的典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胎盘实质内或边缘处局限的团块样混合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呈不均质高低回声相间,或实质性回声内多发不规则无回声,或伴有静脉血栓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或少许稀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不明显。镜下根据肿瘤组织学形态可分为3型:(1)血管瘤型。最常见,以毛细血管或海绵状血管瘤为主,伴少量纤维组织;(2)细胞型。由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和镜检的较不成熟的间叶组织组成,仅见少量发育较差的血管;(3)退化型。上述2型明显的粘液或透明变性、坏死或钙化等。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1.子宫肌瘤。粘膜下肌瘤多数情况下存在于患者胎盘实质内部,可出现突向羊膜腔现象,同时可挤压胎盘及子宫壁。胎盘血管瘤多数情况下则位于患者羊膜囊内,仅挤压胎盘,未出现挤压子宫壁现象;2.胎盘早剥。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一般具有阴道出血现象以及腹痛史,应用超声技术对其进行检查,结果可见患者体内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血肿,边界欠规则,血肿内回声随时间长短而内部回声也发生改变。而胎盘血管瘤一般没有阴道出血和腹痛史,肿块内部回声也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3.副胎盘。副胎盘即为一胎盘的副叶部分,患者体内胎盘与主胎盘之间附着有胎盘间隔,并相连血管,副胎盘的形态呈现出扁小圆形,且经超声检查可知与主胎盘有相同的内部回声及血流显像。而患者体内胎盘内部多出现胎盘血管瘤,经超声检查可知胎盘血管瘤周围包绕强回声带,回声表现也与患者体内主胎盘不一致。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3―484.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妇产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28―32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