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资料·小说专题.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㈠古代小说的历史轮廓:早出与晚熟

⑴“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但指小家之说,即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仅指影响有限的文词。

⑵“小说家”在《汉书·艺文志》一文中出现,与其他流派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但著作数量之丰,小说家独占鳌头,小说家具有杂家的性质。汉代桓谭在《新序》中开始将我国古代的小说专门析为一家而加以论述:“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隋书·经籍志》结合儒家施教思想,对小说的劝导作用加以强调,对后来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⑶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史传。

⑷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中国社会本身越来越强烈的变革要求,小说最早传达出社会信息,开拓新生活,增添新乐趣。(康有为:“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梁启超注意到小说的作用,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㈡史前期(先秦时期)

⑴特点

⒈依傍子史,其语浅薄。

⒉内容驳杂,数量可观。

⒊真伪难辨,典型不存。

⑵评述

其时小说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小说的缘起。

㈢萌芽期(秦汉)

⑴特点

⒈初步具有了小说虚构的性质。

⒉显示了小说在子史之外有了自己的天地。

⒊在形式上出现了短志和具有一定篇幅的故事相存的局面(具有小说的形式)。

⒋真伪难辨,托作居多(鲁迅、学术界主流观点)。

⑵作品

⒈刘向:《列山传》《说苑》《新序》《列女传》。

⒉刘歆:《西京杂记》

⒊东方朔:《神异经》《海内十洲记》。

⒋不署名:《燕子丹》《汉武故事》《汉武内传》。

㈣笔记小说的繁盛期(魏晋南北朝)

⑴特点

⒈篇幅短小,单论某个问题。

⒉清谈解放了时人思想,对其著作有极大影响,所作非经史子集,而归于小说。

⑵作品

⒈志怪:内容可分为地理博物、神鬼怪异、佛法灵异,以记录神鬼怪异为主,干宝《搜神记》(开鬼神谈论之先河)、刘义庆《幽明录》、颜之推《冤魂志》、吴均《续齐谐记》。

⒉志人:内容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琐事,以记录人物及其言论为主,司马迁《史记》、刘义庆《世说新语》(开品人由怪异向美之先河,张扬人物个性、气度、雅量,文辞典雅,多成语、故事流行后世)。

㈤传奇小说的繁盛期(唐宋)

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其名始于晚唐裴铏传奇集《传奇》。

⑴特点

⒈由短制变为长篇,篇幅加长,故事更曲折、完满。

⒉由纪事变为创作,由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主观需求去创作。

⒊骈散夹杂,诗文合一。骈散夹杂是受魏晋骈文余韵影响,诗文合一是与唐诗繁盛有关的,影响后世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⒋名篇迭出,影响深远,数量较少,但流传广远。

⑵原因

温卷,科举士子以传奇作品呈阅考官或达官名贵,展现才华,以备优先录取。(并非其兴起的原始动力)

⑶作品

⒈《游仙窟》,含有中国文学中“流落书生与善良女子”的文学母题。

⒉《霍小玉传》,落魄书生与风尘女子的爱情的故事类型(批判唐代门阀制度)——《枕中记》。

⒊元稹《会真记》,借崔张情事反映唐代门第观念、士子婚恋——王实甫《西厢记》。

⒋《李娃传》,其中《游仙窟》里含有中国文学中“流落书生与善良女子”的文学母题;

元稹带有回忆性质的《会真记》借崔张情事反映唐代门第观念、士子婚恋——王实甫《西厢记》;《霍小玉传》,落魄书生与风尘女子的爱情的故事类型(批判唐代门阀制度)——《枕中记》荣华富贵一场梦。

㈥说话与话本的发展期(宋元)

说话:带有表演成分的口头故事的讲述,源起唐代,由佛教故事宣讲演变而来,话本:

说话人的故事底本。

⑴特点

⒈民间视角,反映世俗生活,市民首次成为小说的主角。

⒉语言通俗,文字浅显,多用口语,或近于口语,开小说通俗化之先河。

⒊讲论敷衍(突出细节,将故事过程具体化),叙述引导(听众文化修养有限,需引导,后小说也多有保留)。

⒋诗词铺垫(与唐传奇同),说教点题(一是儒家施教的传统,二是说话受众文化修养不高,说话自觉有教化责任,由其特殊的对象和特殊的内容所决定的)。

⒌内容:历史、战争、鬼怪、男女情事、宗教、日常生活琐事,无所不包。

⑵原因

⒈城市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壮大,

⒉宗教影响(多表现在故事内容上,宗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并行)和日常娱乐消费。

⒊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与普及,为话本的大量刊行提供条件。

⒋宋人文化修养、素质最高(陈寅恪:”中国文化造极于。”)。

⑶作品

《志诚张主管》《错斩崔宁》《快嘴李翠莲》《三国志平话》。

㈦通俗小说的繁盛期(明清)

⑴原因

⒈市民文化的壮大,通俗文艺的市场化。

⒉文学的近代演进(元代叙事文学超过抒情文学,成为文学的

文档评论(0)

152****30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