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30张).ppt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30张).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而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其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厚德立志习惯树人《论语》十二章《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论——仑——侖——编辑)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儒家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塑像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八九”。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2、学习态度:3、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1、学习方法:找找十二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归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复习先生,指孔子yuè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指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别人不了解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志同道合的人表顺接表转折“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èi尽心竭力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zēng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商量办法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又”表顺承迷惑、疑惑独立做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越过、超过规范,规矩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合作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表承接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点成为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迷惑表转折危险,陷入困境孔子说:“只会学习却会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会思考却不会学习,也会有害无益。”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他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箩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担忧,发愁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反复修辞,强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本章阐述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