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审美赏析.pdfVIP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审美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

南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

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

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

逾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壮志依然难酬,他深感受

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诗人辛弃疾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

时,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乡愁”使无限感慨涌

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全词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

巾翠袖,揾英雄泪?

上片的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

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作者站在赏心亭上纵目远眺,只见楚天千里,秋

高气爽,长江之水向天边尽头流去。这里,诗人从时空予以展示,不

但营造了广阔的背景,而且增强了词的审美境界。

接着写道:“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岑”即远

山。这里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举目远眺,那

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

螺旋形的发髻,江上如此妩媚多娇,然而此刻却引起了作者的忧愁和

遗恨。其中,“献愁供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给眼前娱人耳目

的美景平添上一层灰暗的情调。诗人面对这样的如画美景,可是心里

总是忧郁的,美的山河,美的家乡,可就是不能回去。这里的“献愁

供恨”真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诗句)一样的审美效

果。

因而,诗人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意思是

说,夕阳斜挂在城头,离群的孤雁一声声凄然鸣叫,引发了我这个江

南游子的满腔悲愤。这里,诗人运用了“落日”与“断鸿”两个意象,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两个意象都蕴含着凄凉伤感的。此时,使诗

人触景生情,自己孤苦飘零生涯,引出内心无限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可以说,“落日”与“断鸿”更加重了感情的寂寞和痛苦。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指一种

弯形的剑。“剑”这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无处可用。这里,诗

人借“宝剑在鞘”的意象来表达即使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但是英

雄却无用武之地。“栏杆拍遍”源于《渑水燕谈录》。据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

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说:“读书误我四十

年,几回醉把栏杆拍”。这以后,“栏干拍遍”是指胸中有说不出来

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诗人借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面对现实处境,因而说:“无人会、登

临意。”也就是说,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可是又有谁能理解他

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晋书。张翰传》记载,晋朝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当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这里,诗人借这个典故来抒发自己在这深秋时节,还漂泊江南的忧愁

情感。特别是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

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因而说:“尽西风、季鹰归未?”既

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

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三

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

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就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

岂止相差上下床呢?其中,“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

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

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时光流逝。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

《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

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南归已有

十多年了

文档评论(0)

158****2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