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docx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被动句

一、意义上表被动的句子

被动是就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叙述句的主语和谓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施事者,另一种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受事者。例如: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

前一句主语“君子”是动词“役”的施事,这个句子是主动句;后一句主语“小人”是动词“役”的受事,这个句子是被动句。

表示被动的句子有的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有的有区别。形式上没有区别的就是概念上表不被动的句子,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宠之君弟乎?《左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墨子·兼爱》

这三个例句,都是带能愿动词“可”作状语的叙述句,句法结构是相同的,但是,从意义上看,前两个例子是表示被动的句子,第三个例子是表示主动的句子。不过,带能愿动词“可”的叙述句往往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有的名词主语直接加在动词谓语前面,也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例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兵挫地削”是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削减,“龙逢斩”是龙逢被夏桀斩,比

干被纣王剖胸挖心。主语都是动作的受事,而不是施事。

由于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和主动句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此用一个作为动作受事的名词在前后句中可以作宾语,又可以作主语,例如: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五蠹》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兔”和“人”在句中既作宾语,又作受事主语。

总之,这种表示被动的方式,在形式上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并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这种被动的表示方式一直到现代汉语中还使用,例如,“酒喝了”不过古代汉语中这种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式更多一些。

二、古汉语有形成标志的被动句

另外一种被动句,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是被动性质的句子,借助一定的虚词或格式表示被动,这是大家公认的被动句,也是人们研究被动句的主要

对象。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是用虚词“被”,“敌人被消灭了”“杯子被打碎了”。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则比现代汉语复杂得多,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用“於”字表示被动

这种句式多见于先秦古籍,即在动词谓语后用一个标志被动的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动词前面的主语就明显地具有了被动的性质。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左传》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

例一,“郤克伤於矢”,是个被动句,如果把“於矢”去掉,剩下“郤克伤”,“郤克”不是“伤”的施事者,受伤对郤克来说仍然是被动的,但被动的意思不明显,“伤”是及物动词,它后面要求有宾语,它可以表示主动,也可表示被动。如宾语是动作接受者,“伤”表主动,如果宾语是施事者,“伤”就表被动,因此“郤克伤於矢”之所以成为被动句,关键是动词本身可用於被动,并不是“于”表示被动。“于”本身不含被动义,它只是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例二同样,“幸”作为及物动词,它带宾语,可表被动,也可表主动,“于”

只是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然而,兵败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书》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孙子兵法》

介词“于”在句中引进行为主动者,构成被动句,如果去掉介词“于”整个句子变成主动句,意思也完全相反了。

妻与子皆养於我者也。《圬者王承福传》

这种用介词“於”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大多可以去掉“於”变成主动句,古人常常用这种方式构成主动和被动对比的句子。例如:

物物而不物於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

“物物”是“支配外物”的意思,第一个“物”字是名词用作动词,“支配”的意思,“不物於物”是“不被外物所支配,是一个被动句。”“制人”和“制於人”是主动和被动的对应。

用“于”标志的被动句,有时可换用介词“乎”

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辨说??故有失六十年政亡国之患《韩非子》五痍者何?伤乎矢也。《公羊传·成公》

俄则来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荀子·恨相》

——不久,就被官吏逮捕,并处死在大街上。“于”字的被动句,它的形式结构跟表处所时间的“於”字句完全相同。如

上例,又如:

孙嘉聘於齐。《左传》在齐国聘问,主动句(比较,郤克伤於矢)

由于用“於”字的介宾结构,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又可以表示被动,有时就可能发生混淆。例如:

及寡人之身,东败於齐,长子死焉;西丧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孟子·梁,惠王上》

这里三个用“於”字的介宾结构,到底是表示处所呢,还是表示被动?从辞句本身是很难断定的,必须考察历史事实,才知道“败於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