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鲁科版第二单元综合复习.docx

九年级化学鲁科版第二单元综合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综合复习学案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只是 和 的变化,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 。

2、分子是 一种粒子 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 ,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热胀冷缩与分子 变化有关,而不是分子改变的结果。

分子之间有间隔: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

3、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 97.5%水集中在 里,淡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 %。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的步骤

① 法除去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通常加入明矾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② 法除去水中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③ 除去水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④ 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

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 、

重点记住:通氯气(或加氯水)是净化水操作过程中唯一一步发生化学变化的操作;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

4、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法: 适用于分离颗粒 的混和物的方法。主要仪器:要求: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

例:分离:食盐和二氧化锰;食盐和泥沙

蒸馏法: 适用于分离沸点 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通常沸点相差30℃以上)

或分离液体中的 性物质。如蒸馏海水得到蒸馏水。(分离酒精和水)

蒸发法: 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 体物质。主要仪器

加热时不断用 ,防止 ;

结晶法 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是

5、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 组成,(微观: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水蒸气;蒸馏水;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高锰酸钾;氯酸钾……

混合物:是由 混合而成,(微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空气;过氧化氢溶液;矿泉水;纯净水;食盐水;海水……

6、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 的天然水。如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软化方法:二、变化的水分子

1、水的分解:

使用 电源,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少量的 或 溶液。实验现象: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 产生,同时液面下降,最终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正极气体:能使 ,证明是 气。

负极气体:能 ,产生 火焰并生成 ,证明是 气。实验结论: 水是由 和 组成,

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原子 。实验误差分析:为什么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实验开始时容易将电极氧化,使氧气体积相对减小;收集氧气的装置漏气。

为了增强水导电性: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2、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 和 ,每两个 结合形成一个 子,每两个 结合

形成一个 子。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 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 的火焰,烧杯壁上有 生成,手感觉烧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不纯的氢气时可能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氢能源的优点: 、 、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 、 、 、 、 。还有溶解性、 性、延展性、 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A+B+→C

②分解反应 。(一变多)表达式 C→A+B+

三、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1897年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 的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实验发现: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

质子原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 ,电性 。

质子数= =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 如: 原子不含中子。1个质子质量≈1个 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原子是 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 ,而原子

2、原子中的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圆圈表示

,圆圈内17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