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痴冯满天:用“中国魔琴”征服世界_名人故事.pdfVIP

阮痴冯满天:用“中国魔琴”征服世界_名人故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痴冯满天:用“中国魔琴”征服世界

月琴和摇滚相伴的青春

1963年,冯满天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著名月琴演奏

家冯少先。因父母离异,儿时的冯满天无人照管,就会坐上爸爸的自

行车后座,随他去单位。经常出现的一幕是:冯少先一边骑车,一边

构思曲子……到了乐团大门口,他猛地一骈腿,后座上的小满天当即

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哎?你什么时候上来的?”父亲一脸茫然。

小时候,冯满天时常讥笑父亲的“走火入魔”,没想到他长大后,竟

也继承了父亲对音乐的那份痴迷。7岁起,冯满天开始跟爸爸学弹月

琴,15岁考进了中央民族乐团,负责演奏阮咸(简称阮)。这种起源

于2100年前汉武帝时期的乐器,外形与月琴相似,但发出来的声音

更加古韵悠长。然而,曾在汉唐时期贵为宫廷乐器的阮,到了今世却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1/9

没落了显赫地位,在乐团里只负责为琵琶伴奏,不能弹旋律。尽管内

心有些抵触,冯满天还是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1982年,冯满天在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得了表演奖。然而,

正要在团里成为一名独奏演员的时候,他却“不稀罕”了!原来,他

发现了一种更好玩的乐器——吉他,不仅节奏明快,而且弹起来也很

酷。冯满天用一个月工资26块钱,买了一把吉他。当时没几个人会

弹,自然也找不到老师,他就一个音一个音地摸索着玩,直到练得和

阮一样熟。

不久后,摇滚乐进到中国,冯满天又觉得老弹木吉他不过瘾,想买插

电的。当时电吉他非常贵,一把3000元,外加一个音箱要6500元!

这在当时无疑是笔巨款。为了省钱,冯满天买来几斤辣椒,用团里发

的半斤油一炸,蘸着馒头吃了三个月。由于营养不良,他经常摔跟头,

口腔出血。父亲得知情况后吓坏了,深怕这个疯孩子“饿死在圆梦路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2/9

上”,于是东借西借,给他买回了电吉他和音箱。冯满天兴奋得两天

两夜舍不得睡觉,那感觉太牛了!几个月后,他又背着老爸,用家里

一把小叶檀的月琴,和一个日本人换了一个拳头大的效果器,由此也

成为大陆第一个拥有效果器的人。

1987年,冯满天和“唐朝乐队”老五刘义君、臧天朔、程进等人组

建了一支摇滚乐队。“那个时候我特别疯狂,头发比女孩儿还长,是

个很有煽动性的乐手。”回想往昔,冯满天的语气中还透露着一股兴

奋。

为一把中阮倾家荡产

但这帮20多岁的小伙子只玩了两年,就解散了他们的“白天使”乐

队。因为老五要走迈克尔middot;杰克逊的路子;藏天朔要玩朋克;

冯满天喜欢上了民族音乐,希望做些带有中国韵味的摇滚乐。因为分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3/9

歧较大,哥几个各奔前程了。

当年7月,冯满天去了火热的深圳,开始了一段辛酸的南漂生活。其

间他被朋友欺骗过,被恋人抛弃过,街头卖过唱,睡过桥洞……“海

呀海,深深的海,家呀家,远远的家,心呀心,漂流的心……”冯满

天在深圳创作的《哎呀28年》,写出了一个游子的悲凉与迷茫。

两年后,他怀着一颗遍体鳞伤的心回到北京,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遗书都写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是古典音乐,再一次打捞起他那

颗即将沉沦的心。

1992年,父亲在台湾演出期间,寄给冯满天一首白居易写听阮的诗:

“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看完这首诗,他不禁为阮鸣起了不

平:唐代诗人都如此不惜笔墨地大加赞颂这种乐器,可见当年阮的地

位之高,影响之大,如今,它却几乎被打入了“冷宫”。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4/9

于是,迷惘中的冯满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研究方向,他要打造出

一把真正的中阮(阮分大、中、小三种),再现它“初闻满座惊”的

魔力!

阮咸起于西汉,兴于唐宋,但到了明清年代就彻底失传了。冯满天反

复调研发现,当代民族乐队中尽管有阮乐器的编制,但这并非古阮。

“1952年,中国第一支民族乐队成立,要复原一件古阮时,因国内

找不到相关实物和图片,就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咸照片制作,

却把琴板上的花纹误认为镂空,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阮,都在膛上

留有两个音孔。可真正的中国古乐器,是

文档评论(0)

188****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