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pdf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问答题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

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中国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

库中,关于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

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

文化,还是发文创产品,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

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

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

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

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

让舞蹈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

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

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

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

1/21

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

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

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进

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

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

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

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

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

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

(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加快。

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

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

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缩短

了古籍“重获断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

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断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

理出版日趋活跃,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

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

形式动态星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

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呢?正

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

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

文档评论(0)

小姑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