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的谋局布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诗词的布局谋篇

上期我们简单说了一下诗的立意问题。立意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大家都会慢慢的体会出来。大家既然初步明白了诗词立意的重要性,我们下一步就是诗词的谋局布篇问题。先有好的立意,再来谋局布篇,这样对于一个作品的成功,就已经打好了基础。立意是灵魂,谋局布篇是框架,艺术技巧是诗词的血肉。谋局布篇是立意的进一步扩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一说,如何谋局布篇?如何能使自己的创作得到较好的成功,更上一层楼。

说到谋局布篇,无外乎就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绝句来说,绝句的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相应来说,五律七律的起承转合,就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起承转合这是最基本的布篇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殊的方式,也有一二句并列为“起”的,第三句既承且转的;也有第二句既承且转的,第二句既承且转的这种方式,三四句一般都是以对仗的方式出现,并列关系,总之为“合”。所以,前人早就说过,事无定规,我们初步学写诗,暂时还是要遵循规律。至于以后熟练了,我们再去进一步的突破。就和老谚语常说的,还没学会爬,别想着去走一样的道理。

起句是绝句的第一句,也是律诗的第一联。后边我们就只以绝句为标准来说。一般来说,起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通常用于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统领全篇等等。总之,主旨就是为了吸引读者,引发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我们今天就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维的《渭城曲》为代表,分别讲述一下诗的起承转合。

我们先来看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首句点明了时间,是太阳落山的时候;视觉上的境是诗人目力所能及的物象,白日和远山。给人以壮美的感触。

再来看一下《渭城曲》的起句,“渭城朝雨浥轻尘”,这一句直接点题,时间、地点、环境全在起句中交代的非常清楚具体。

对于首句设置线索的例子来说,也有很多,比比皆是。前两天,我刚点评了北京当代诗人周学峰老师一篇诗,《郊游访民情》,全篇是:“此生最爱侍桑麻,遍访乡邻看杏花。行到门前忽止步,肥身羞入瘦民家。”这一篇的起句突发了诗人的情感,就为全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设置了线索。照应题目,人物也同时出场。还有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等等,也都是这种手法。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情感,更是为我们所常见的起句手法。如“千里黄云白日曛”“烟笼寒水月笼沙”“长空澹澹孤鸟没”“林暗草惊风”等等。

诗无定律,文无定法。起,可以起的突兀雄浑,可以起的委曲婉转。也可以起的平淡寻常。手法多种,起兴,点题,写景,抒怀等都可以。

接着再说承句。承句紧随起句之后,与起句语义接近,关系极为密切。是对起句的更进一步深化和延续。作用在于承上启下。使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得以连贯发展。

再来看一下《登鹳雀楼》的承句。“黄河入海流”,这一句和起句的“白日依山尽”都是在写诗人登楼所看到的景象,所不同的是,首句写的是远景,写的是山。点明的是时间。这一句是由远及近,写的是近景,是黄河水,是地点。这样,起承两句,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了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的宽广,特别的辽远。这就是承句的艺术魅力。

再看《渭城曲》,承句“客舍青青柳色新”。由起句生发,进一步具体了地点,突出了环境。“柳”古人送别有“折柳”一说,此处所取意象,也暗含送别之情。柳因朝雨而愈发显得清新。此句与起句关联紧密,承接稳妥。也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到了转句。所谓转句,就是转折的意思。也就是诗歌结构的转折点。通常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的出现,使得诗在内容上有所变化,更加丰满。为诗的意打好了前站基础,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觉和感受。

转句必须要宕得开,且不能脱离事物本质。这一句至关重要,转的好了,有奇峰崛起,柳暗花明的作用。

“欲穷千里目”这一句就是由景入情。起承两句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白日欲尽,黄河奔流的远景近景。由“看”着笔,才有“千里目”之说。这是与起承句关联照应的一点,有很多新手写诗,虽然转句也能宕开,但却常常易与前边的起承句脱离联系,此谓之无根,必须注意。全篇通融,相互关联,才是真正的成功作品。

话接前边。诗人看到了落日黄河,并不满足。接着就是写所想,即由景入情。还想看的更远,更多。这一转句,如果仅仅局限于句的本意,就平淡无奇了。奇在这一句是诗人思想上的高度升华,是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了“欲穷千里目”这种想法。想看到更远更多的景,这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引发出来结句的“更上一层楼”。

合是诗的最后一句,也叫结句和尾句。他总收全篇,明确立意。使诗篇达到结构完整。合句的作用在于回过头来,对诗篇的主题进行总结与升华。使诗在意境与情感上达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