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 课件 第26、27章 物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特性的彰显.pptx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 课件 第26、27章 物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特性的彰显.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六章

物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方向;一

写作背景;1923年,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Lukács,1885—1971)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卢卡奇之所以写作、出版这部著作,一是因为第二国际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以一种经济决定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解释框架中,人成了经济运动规律的旁观者,阶级意识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被淡化、被忽视了,这是导致1918—1919年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二是因为随着泰勒制的运用与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工人越来越成为机器的附属物,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心理上都被整合到异化劳动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一新的社会现象,成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所关注的话题;三是因为卢卡奇感到需要对自己的思想发展进行总结。卢卡奇曾以新康德主义者齐美尔、韦伯、李凯尔特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分析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碎片化”的原因,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构成了他早年的《心灵与形式》(1910)、《现代戏剧发展史》(1911)等作品的基调。1914年前后,卢卡奇开始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欧洲文化“碎片化”的原因,以求重新获得总体性,1916年出版的《小说理论》就是这一思想的表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卢卡奇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于1918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18—1923年,卢卡奇一方面反思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学理上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申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主义阐释中的意义,力图“重建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阶级意识》就是这一思考的成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恢复为第二国际理论家所忽视、所曲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义,必须重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意义。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由德国柏林马立克出版社出版。;二

篇章结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本论文集,由8篇论文构成。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就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以总体性为特征的批判方法,并认为只有在历史的总体中,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现实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是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方法,同时也是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行动准则。

《阶级意识》提出,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即纯粹经济社会的形成,才出现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而无产阶级的产生使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陷入一种自我否定之中,使资产阶级意识由虚假意识变成虚伪意识;无产阶级将形成超越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并在实践中改变现实世界。《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以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理论为基础,结合泰勒制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全面物化的现状,并认为资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物化意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超越资产阶级思想,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历史的真正主体。;《合法性和非法性》针对十月革命后关于革命与合法性斗争问题的争论,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与非法性问题是策略问题,只要条件具备就可以革命。《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强调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自发论,认为党必须依靠纪律,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状态,通过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这篇论文体现了卢卡奇在列宁影响下形成的党的组织建设理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通过论述卢森堡对伯恩施坦等人经济思想的批判,表明卢森堡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义》是对卢森堡后期的有机论思想的集中批评。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中关于暴力、制宪议会、苏维埃制度、党的组织化建设等的观点被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她高估了历史发展的有机性质,对党的建设存在某种偏见。;三

观点提示;第一,物化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物化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的劳动、活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不依赖于人,并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二是随着劳动过程的物化,人的意识与心理结构也被物化了,以泰勒制为基础的劳动过程将劳动划分为一个合理化的、可计算的过程,使单个人的活动成为整个劳动过程中的一环,不仅使人的劳动、活动“碎片化”,而且使人的意识也“碎片化”了,人只能根据计算的合理性来调整自己的意识,机器的合理性取代了价值的合理性,人同其整体人格相分离;三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的物化,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这种物的关系具有计算的形式,不仅是对物的物性的消除,而且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替代;四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各不相同、各自独立的领域构成的,各领域内部遵循着物化的、合理化的原则,领域与领域之间处于一种外在的关系中,从而导致社会生活的全面物化。物化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