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pdf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發)

南京大學文學院

魏宜輝

《說文·缶部》:“匋,瓦器也。從缶,包省聲。古者昆吾作匋。

案《史篇》讀與缶同。”《說文》中表示“瓦器”的“匋”,傳世文

獻中一般寫作“陶”:

《禮記·郊特性》: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荀子·禮論篇》:木器不成斲,陶器不成物。

“陶”又表示“制作陶器”:[1]

《管子·版法解》: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不取其利,以教

百姓,百姓舉利之。

《孟子·告子下》:“萬室之國,一人陶,則可乎?”

“陶”还表示制作陶器的工人。

《周禮·考工記序》:“摶埴之工陶、旊。”賈公彥疏:“摶埴之

工二:陶人為瓦器甑甗之屬,旊人為瓦簋。”《管子·任法》:“昔者

堯之治天下也,猶埴之在埏也,唯陶之所以為;猶金之在壚,恣冶之

所以鑄。”

對於“匋”字構形,《說文》以為“匋”字從缶、包省聲,大徐

本所注反切為“徒刀切”。考之古音,“匋”為定母幽部字。然《說

文》以為“匋”從包省聲,且引“《史篇》讀與缶同”,“包”、

“缶”古音皆為幫母幽部字。“匋”與“包”、“缶”雖然韻部相同,

而定母和幫母兩聲紐遠隔,從音韻上看它們似乎不應該有互諧或通假

的關係。表明“匋”、“包”在讀音上關係很近的例子還見於《說

文·言部》,其中“”字或作“”,其實這和上面所舉的情況是一

樣的。

對《說文》關於“匋”字“從缶,包省聲”的說法,有些學者就

從缶,包省聲。按匋、包不同音。古作(盤),從人持缶。”[2]

顯然他傾向“匋”為會意字。朱芳圃也認為“匋”是會意字,只不過

他以為“匋”字“從缶從勹”,“勹之言旋也,義為用輪以制瓦

器。”[3]也有學者認為,“匋為‘陶’之本字,象人執午(杵)以造

器,制瓦器須以杵搗坯,故以此象其事。”[4]應該說,這些看法都是

對《說文》“匋”字“從缶,包省聲”的否定。

與林義光所舉相類似的字例,金文中有不少,根據《金文編》羅

列如下:

(能匋

尊)(豦

簋)(麓伯簋)

(建

鼎)(父盤)(父盉)

(筍伯盨)(公劍)

(邛君壺)

學者們多将此字釋作“匋”,[5]《金文形义通解》將其銘文中的

詞義分為三類(本文除討論之字外,皆採用寬式隸定):

第一類屬於氏名,如:麓伯簋:麓伯星父作匋仲姞寶簋。

第二類屬於人名,如:能匋錫金于厥公夨□五朋。

第三類則是在銘文中用作“寶”,如:

筍伯盨:鑄匋(寶)盨,其子子孫孫永匋(寶)用;

公圃自作元劍,永匋(寶)用之;

建鼎:作匋(寶)器。

對於這個被大家释为“匋”的字在銘文中如何用作“寶”,楊樹

達的意見比較有代表性,他認為“‘匋’讀‘徒刀切’者非古音也”,

“‘匋’實從勹聲(勹、包音同,許云從包省聲誤),而讀與缶同,

勹、缶皆唇音字,非舌音字也。言部‘’或作‘’”,“匋字讀

與缶同,而寶字實從缶聲,故銘文假匋為寶耳。”[6]楊說雖與《說文》

略有不同,其實還是認同了“匋”字有唇音、舌音二讀的說法,這和

《說文》的說解大同小異,而他的这一说法也似乎從古文字材料上印

證了《說文》的說解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