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导学案——15《曹刿论战》导学案.doc

初三语文导学案——15《曹刿论战》导学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导学案——15《曹刿论战》导学案

PAGE

初三语文导学案——15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把握详略得当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理解课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名原为《左氏春秋》。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很多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善于描写战争,也善于刻划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写作背景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因为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人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94年,率军攻打鲁国,实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3.题解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以前协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初三语文导学案——15《曹刿论战》导学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曹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

初三语文导学案——15《曹刿论战》导学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

辙()夫战()旗靡()

三.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课堂学习】

疏通文意:

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实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解释加横线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