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docxVIP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综合阅读

3.先秦诸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多为写作命题方向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第3课鸿门宴/司马迁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它记述的是该年(公元前630)九月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以及他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写晋、秦围郑。

晋、秦围郑,有其背景。文中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于晋”指的是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出亡至郑国,郑文公未以礼相待。“贰于楚”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而郑国在这场战争中出兵帮助楚国,因此与晋国结怨。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在今河南原阳西南,当时属郑地)大会诸侯,郑国也参加了。次年夏,晋文公派大夫狐偃(即子犯)在翟泉会盟鲁、秦、齐、陈等诸侯,重温践土之盟,但郑国这次没有前来,因此诸侯共同谋划讨伐郑国。鲁僖公三十年春,晋国已向郑国出兵,但仅仅是试探性的(根据《左传·僖公三十年》的说法,是“观其可攻与否”)。是年九月甲午,晋国联合秦国对郑国形成合围,郑国这样一个“千乘之国”陷入了“摄乎大国之间”的境地,而且已是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晋、秦围郑,但主要是由于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秦国出兵,只是由于与晋国的良好关系和自身扩张的需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劝退秦军创造了可能;同时,晋、秦两国军队并未合兵一处,也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郑国军事实力远逊晋、秦,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并且认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可见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但烛之武并未直接应允担此重任,而是先表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暗示自己年轻时未受重用,并流露出些许委屈、牢骚和怨愤。郑文公用人心切,立即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当年不用你,现在来求你,确实是我不对;第二,郑国灭亡,对你也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烛之武答应去见秦穆公以解郑国之围。

第三段写烛之武劝退秦师。

烛之武见秦穆公,不在白天,不走城门,而是“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而他说服秦穆公的话并不长,仅百余字,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首先指出当前形势——“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率先示弱,表示郑国在秦、晋合围之下不堪一击,亡国在所难免,也为接下来的形势分析假设了前提——郑国灭亡后会怎样?接下来分别阐述亡郑与存郑的利弊:亡郑只是有利于晋国,秦国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只能眼看着晋国强大而自己相对被削弱;而存郑则相当于为秦国在东边设置了一个接应点和补给站,对秦国只有好处。亡郑有害无益,存郑有益无害,两相比较,利害关系已经很明朗了。在此基础上,烛之武又将矛头转向了晋国,指明晋国在历史上就曾两面三刀、对秦国背信弃义,现在也是贪得无厌,亡郑并不会是它扩张的终点,迟早也要把秦国作为吞并的目标。最后的结论是,“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行为,希望秦穆公好好考虑。在这样的说辞之下,秦穆公便转而“与郑人盟”,并派出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卫,自己则返回秦国。

第四段写晋军撤离郑国。

秦国立场的突然转变使晋国猝不及防,但晋文公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而是从“不仁”“不智”“不武”三个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理由,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晋军的撤退,其实也是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的。“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艺术特色

1.篇幅虽短,结构完整。

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夜缒而出”,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国也被迫退兵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