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毕业论文(2).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的毕业论文(2)

新闻的毕业论文篇2

试谈新闻传播中的矛盾运动与关系建构

新闻传播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认知、赢得人心共识[1]。新闻传播

的功能就在于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建构起相应的社会关系,使人们通

过信息交往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并形成各自社会行为的动机。新闻

传播所构建的社会关系不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全部,而是基于新闻传播

中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随着社会条件变化所

带来的人们需求增长而不断地充实、完善,成为新闻传播矛盾运动中

的统一体。

新闻传播的实质是内容信息的传播,其核心方式在于传播(生产)者

借助媒介呈现的社会现实,而最终的传播效果则体现在人们对新闻信

息的接受(消费)上。在“信息―生产―消费”构成的新闻传播基本链条中,

存在着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新闻内容生产与消

费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运动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共

享关系、媒体信任关系和新闻文化关系的建构。

一、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运动中建构共享关系

通过新闻传播的制度构建、组织构建和市场构建,形成和谐的信

息共享关系,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闻传播的内在指向,

构成了新闻传播功能的基础。社会信息共享关系的达成需要解决好信

息披露与公众知情、新闻调查与公众监督、传言澄清与公众表达三者

的关系。

(一)信息披露与公众知情

社会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信息公开,只有将涉及

公共生活领域的信息公开披露,才能在源头上释放信息,满足公众的

知情需要。新闻媒体是新闻信息的专业采集者、加工者、传播者,其

从业人员要从各种常态和突发的事件中,从维护和发展公众利益出发,

为人们提供丰富、详实、准确的新闻信息。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

机构掌握着大量信息内容,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信息素材。从制度的

层面对掌握公共信息的社会组织公布信息作出规定,是保障公众知情

权的基本要求,如我国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发事件应对

法》等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作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闻媒体的相关

采访提供了责任主体。

但是,从现实情形看,掌握信息的社会组织总是倾向于披露有利

于自身声誉和形象的信息,而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则不愿意披露

或尽可能地少披露,导致与公众信息诉求上的不平衡,甚至产生较为

突出的矛盾。从信息交往的功利原则上分析,这种趋利避害的做法深

深地植根于信息交往的实践中,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自利动机。只有将

信息披露作为掌握公共信息机构行为的法定职责,才能形成对信息交

往功利自平衡基础上的再平衡,促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2016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到2020年,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

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同时,要求各级政府

机构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

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这为进一步解决好信息披露与公众知情的

关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社会示范。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

加大,必将促进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提高公众知情的范围和效

率。

(二)新闻调查与公众监督

从服务人们的社会认知出发,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表象信

息与实质信息相一致的问题,通过有深度、有质量、有见地的新闻调

查,更好地反映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特征、普遍规律、趋势走向,

服务公众监督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社会信息是作用于人们

主观世界的一种精神能量,其流动过程、发展变化和对个体认知产生

的作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其作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

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是只满足于信息量上的积累,而是在不断

地进行着信息的自我逻辑化和结构化,生成观点、强化观念、树立理

念,实现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动态性重构。随着人们总体社会认知

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个体已不再满足于通过新闻媒体仅仅获取表象信

息,对实质信息的直接诉求和自我探求都更加迫切。

因而,立足于提供实质信息的新闻调查,在社会信息的海量传播

中仍然具有“稀缺性”,这也成为新闻媒体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重要方面。新闻媒体作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化机构,既是面向公

众的社会信息提供者,也是公众利益的代言者。在现代社会分工与协

作不断增强的大格局下,公众对社会运行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是依

靠新闻媒体去实现的。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新闻调查产品和服务,满足

公众监督需要,不仅是新闻媒体

文档评论(0)

137****25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